第7章 縣誌(第2/2 頁)
圖書館面向普通人也開放了,只要用身份證登記註冊,就可以借閱。
劉振東在當地史志區找到了地方誌。翻看了幾本,都是記載近七八十年的載記。與劉振東找的更早一些的沒有看見。劉振東問了一下圖書館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架子上沒有就沒有。劉振東苦笑了一下,也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地方誌一般是二十年修一次。解放前,地方誌只有官吏和有學識的地方望族大族頭臉人物意見一致時才能修起來。如果民不聊生,社會動盪,誰還會記得有個地方誌。再一個,修撰地方誌,耗費人力,財力,物力,時間都極其巨大,像劉振東世代居住的這種西部縣城根本難以實現。
當然,解放後,一切好多了。所以現存的地方誌很多詳細記錄了當地發生的大事件和部分流傳較廣的人文事件。劉振東沒辦法,還是從現有的縣誌中尋找一些神話傳說和民謠俚曲。
劉振東沒法,只能從早期縣誌中記載的傳說和小曲還有民俗活動中去查詢一些符合自己想象的記錄。不知不覺到中午了,圖書館中已沒了人,但好像中午不下班。劉振東剛看出來些端倪,正有興致,就跑過去問圖書館工作人員中午下班不,得到確認後,劉振東繼續翻看書架上所有的縣誌及地方性詩歌。
劉振東翻看了一下午,在下午四點多時,終於看不動了。但也有收穫。劉振東透過比較糅合,得出了一個論斷。在明朝應該是中後期,朝廷派出了一位大人,主要治理縣城周邊的匪患和鞏固加強府兵。
而縣城東南方一百里為防禦重點。此地山石叢生,樹林茂密,泉水豐足,是屯兵儲糧的上好之地。從記載中判斷,朝廷派來的官員也大部時間在此辦公,可見其地位的重要。
劉振東仔細尋找關於朝廷派出大人的更多記載,發現其上任資訊一句話,之後就是死亡後葬於該地,民聲還不錯。後面記載的一句說清楚了該官員的姓氏和民眾的愛戴。“楊爺墓,有山鹿,見聲速驚,尋未知。”
劉振東理解,該大人姓楊,民間愛稱為“楊爺”,因其為民辦事,死後墳墓周圍有鹿守護。鹿比較膽小,見了人或聽見聲音就快速的跑進樹林裡找不到了。
劉振東好像找到了一條線索,好像又什麼都沒有。自己也在這縣城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不能說村村都去過,但大多數農村鄉鎮都因為工作或玩著比較熟悉。可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麼一個地方,有山有水,還是泉水。關鍵是這位“楊爺”的典故在自己以前聽的故事裡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是個什麼地方呢?劉振東仔細的從本地的地理,水土,和書中記載的距離上判斷,應該在縣城東南方向三四十公里的地方。該地是秦嶺餘脈山系,河石較多,能打出水井,說不定以前就有泉水。劉振東沒去過這個地方,聽說那裡道路條件差,居住的人也少。
劉振東決定選這個地方。離的距離不算太遠,最多在兩縣的交界處。風土人情也熟悉,出現什麼意外情況能及時返回縣城,萬一遇到危險求救也快。
劉振東決定後,心裡又重重的下了下決心。晚上劉振東回到縣城自己的家,找了些衣服和幾雙能爬山的運動鞋,自己隨便吃了點後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