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新建城市(第1/2 頁)
國家戰略儲備的物資並不夠,各地一聲令下把所有需要的建設物資全面收購。
必要的時候可以把那些已經生產出來,等待出口的物資也都臨時徵用。
臨近高原的幾個省份,所有的大型在建專案全部都停工,施工人員以及裝置火速運往高原地帶。
不需要審批研究,更不需要徵得任何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召集一大群專家來研究具體的可行性。
只需要一個命令,就能調動成千上萬人的人去執行一項任務。
這隻有在一個集權國家才能夠辦到的事情。
全部耗資約50億元人民幣。
因為工期過緊,各地動用了上萬人以及上千輛運輸車輛,和工程車等參與了建設。
領導很清楚,一旦建設完成派不上用場的話,這50億元就等於打了水漂。
這會成為一起耗資巨大,勞民傷財的無用工程。
但是一旦真正的派上了用場,這50億元就是決定著這個國家未來命脈的關鍵了。
所有的建築都是鋼製的簡易房屋,十幾個工作人員,一輛小型吊車兩個小時就能蓋好一座100平米的房子。
這種技術很早就存在了,房屋的質量並不比普通的磚瓦結構的住房差。
之所以一直沒有普及,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這種房屋對於普通的建築行業衝擊力太大。
會危及到很多上下游產業,所以只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存在,並沒有應用到實際當中。
這麼大的動作已經引起了m國的注意,m國情報部門透過衛星觀測發現。
所建設的都是普通的住宅房屋,並沒有軍事設施,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新開發的一個旅遊專案。
工程實施到第5天的時候,情報分析部門發現,m國的天氣預報並沒有準確到預測到最近的颱風。
他們的算力仍舊被政府徵用,用來尋找那一艘消失的核潛艇。
領導知道,看樣子這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他下達了最新的命令,在高原上新建第2座城市,海拔更高,要求能夠容納百萬人口。
目前全國所有在建的,公路鐵路等基礎專案建設全部停工,全力支援高原城市建設。
這一次耗資600億人民幣,直接由國家財政撥款。
有委員提出的異議,
“耗費這麼大成本,如此的興師動眾有必要嗎?”
“即便是有可能爆發核戰爭,交戰雙方也不敢對Z國發動攻擊的。”
“儘管在70年代以前,m國的核攻擊計劃是把Z國和前蘇聯劃為一體的。無論攻擊哪一方,都包含了雙方的所有的重要目標,因為這兩個國家同屬於一個陣營。他們擔心攻擊了其中一個,必然會遭到另一個的反擊。”
“而現在計劃早已經改變了,m國不會同時對ZE兩個國家進行攻擊的,這樣風險太大。”
“所以Z國應當是安全的。”
領導說道:“現在我們國家處於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我們面臨的並不僅僅是鄰國的核戰爭,不要忘記了還有病毒。”
“pR-2病毒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源頭,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
“如果m國再一次對Z國實施這種生物攻擊的話,如果這次他們投放的不是5個人,而是500個人的話,那就不是像上次那樣僅僅靠封城幾天就能夠解決的了。”
“並且未來的戰爭衝突充滿了變數,戰爭一旦開啟了,就不再受任何人控制了。到底朝哪個方向發展,我們還不得而知。所以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不能盲目樂觀。”
“現在我們所做的建設高原城市,你可能覺得是多餘的。但是萬一以上我們所擔心的事情,真的全都發生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