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美國記者傑克&iddot;貝爾登在《中國震撼世界》一書中寫道:&ldo;我經歷了多次戰爭,但從來未見過比共產黨這次勝利強渡黃河更為高明出色的軍事行動。說它高明並不在於這次軍事行動本身,而主要在於對這一軍事行動的構想‐‐它的膽識、氣魄,特別是他們創造性的想像力。&rdo;
烈日炎炎,暑氣蒸人。
一間不大的鄉村小學教室裡,牆上掛滿了標著敵我態勢的軍用地圖,木條凳上坐著陸續趕來開會的各縱隊軍政首腦。
鄧小平翻開6月30日《中央日報》,頭版通欄大標題:&ldo;豫北軍民一致合作,粉碎共軍狂妄迷夢‐‐劉伯承部業已潰不成軍&rdo;。
鄧小平把報紙遞給劉伯承:&ldo;夢話!以為我主力還在豫北反攻呢!&rdo;
劉伯承接過報紙,笑道:&ldo;兵不厭詐,很好嘛!&rdo;
會議開始。鄧小平講話:&ldo;大反攻的序幕已經揭開了,蔣介石的&l;足以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r;已經被我們撕破!我們渡河後的任務是什麼呢?請看‐‐&rdo;
鄧小平的手指向地圖:
&ldo;這一頭是陝北戰場,有胡宗南的20萬人;這一頭是山東戰場,有顧祝同的45萬人。我們晉冀魯豫戰場正是連結東西戰場的中間地帶。劉司令員有個生動的比喻‐‐啞鈴式,兩頭粗,中間細,這就是蔣介石重點進攻後的形勢。
&ldo;所謂中間細,就是擺在我們當面的只有劉汝明集團的兩個師,六個旅。此外,我們在渡河前,以太行、冀南的軍區部隊於豫北偽裝主力發起進攻,豫皖蘇部隊向開封以南佯動,造成了敵人的錯覺,轉移了敵人的視線。蔣介石著令在我野戰軍主力附近的王仲廉部也由滑縣向北開進,更加遠離我之渡河地段,於是,這個啞鈴的&l;把&r;更細了。
&ldo;現在,中央交給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斬斷這個&l;把&r;,把戰爭從解放區引向國民黨統治的區域裡去,使我軍由戰略防禦轉人戰略反攻。&rdo;
劉伯承接道:&ldo;山東按著敵人的腦袋,陝北按著敵人的兩條腿,我們哩?攔腰砍去!&rdo;
劉伯承揮臂做了個手勢,各縱隊司令、政委們笑起來。
鄧小平:&ldo;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敵人的要害部位。&rdo;
劉伯承:&ldo;經過一年的戰爭,全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的總兵力由430萬人降為373萬人,能用於機動的兵力僅40個旅。胡宗南佔領延安,蔣介石說這是大時代的開始,我說這是大役事時代的開始。當然,蔣介石的軍隊在兵力、裝備、經濟力上仍佔很大優勢。但是,黨中央和毛主席洞悉了潛在的反攻形勢,提出了中央突破的戰略方針,決定以主力打到國民黨區域,由內線作戰轉到外線作戰。&rdo;
在坐的縱隊幹部被這大膽的戰略決策震動了,互相交換著眼色。
這些高階將領有的幾年、有的十幾年跟隨劉鄧東戰西征,他們常為劉鄧那計謀深遠、縱橫貫聯、通攬全域性的大軍事家的風度和才華誠服。劉鄧善於就大勢與區域性沉思,指揮作戰總是從全域性利益出發,&ldo;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rdo;;部署工作&ldo;走一步棋,看三步棋&rdo;;思考問題&ldo;前後照應,上下結合,還要照顧左鄰右舍&rdo;,&ldo;既看到當前的需要,又考慮到未來的發展&rdo;。真可謂滿腹韜略,氣度恢宏,充分顯示出兵法家、謀略家的赫赫風采。
劉伯承治學勤謹,戎馬倥傯也照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