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第1/2 頁)
只見是三枚質地和越窯白瓷差不多的長條形印章,外觀規整,底面都是方方正正的非常平滑。三枚印章上面各自刻著一字,分別是錢、惟、昱,合起來,也就相當於是他名字的私章了。
馮道一時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錢弘在一旁聽了也很是好奇,當下立刻下令:「昱兒,不論何人,儘管招來覲見便是。」
錢惟昱也不客氣,走到一邊,對著一旁傳令的宦官說道:「速傳令請明州市舶司副提舉蔣袞入宮進見,並說明讓他一併攜帶『活字印刷』器物獻上。」
第69章 天下文膽
聽說有宣化文教的神器,當下上起馮道、錢弘,下到吳越宗室諸人和使團隨員都是無心飲宴,只想等著見識神器。
過了約摸半個多時辰,蔣袞才算是被請進宮。也幸好蔣袞是昨天指揮船隊送錢惟昱和馮道回杭州的,所以如今人還在杭州歇宿。如果是已經回了明州的話,馮道就得再百爪撓心地多等兩天了。
見蔣袞上來的時候,馮道還愣了半晌這人,不就是前幾天送自己使團和富陽侯一起來杭州的那個船隊舶主嗎?想不到這人一個海商,竟然還弄得出如此異寶唔,想來應該是富陽侯的巧思功勞了。
蔣袞還是第一次進吳越王宮,也是第一次見到吳越王和中原朝廷宰相一級的重要人物,當下也是神情激動,趕緊讓宮門外的侍衛把他的東西抬進來。
只見那是幾塊大鐵板、大鐵框、還有兩個各自按照十六韻部分成扇形區塊的大轉盤。每個扇區裡面都滿滿地排著幾百枚一樣尺寸的長條形白瓷印章,也都在扇區邊緣刻著大大的朱紅色韻腳標註,讓人可以快速識別這裡面放的是哪些音節的字印。
「此物,果有什麼稀罕麼?莫菲……」
「好教馮相得知這幾枚印章,乃是用白瓷土刻制,白瓷土入窯燒制之前頗為柔軟,刻鑿簡便,以與雕版刻字同樣的方法,就可以輕易在上面刻出清晰的字跡而後再把刻好的字章入瓷窯燒制,其後便板結堅硬,不再變形。
隨後,把這一版瓷印全部排在一塊鐵板上、上面用鐵框套住免得滑動,隨後以草木灰燼與豬油脂膏混合燒熱,灌在鐵板底部,待油脂與草木灰燼的混合物冷卻凝結之後,字印就牢固定在鐵板上,可以如同整塊雕刻的木板那樣用於刷墨印書。
因為此法可以重複使用字印、不必全文反覆刻鑿,至於那兩幅圓盤和上面承載的,就是全套的活字字印了,有些常用字還刻了幾十個,以便書中反覆使用時可以同時置入故而小臣將此法命名為『活字印刷術』。」
錢惟昱一口氣把自己在南唐為質這三年裡偷偷鼓搗的一個好東西獻了出來,心中還在暗暗碎念:「畢升,對不住了,反正你的活字印刷術如今要做出來也沒啥技術難度,我就提前一百年幫你弄出來吧。
而且你也不算冤,你後來只是研製出了質地不夠堅硬的膠泥活字,我今天弄的可是先進得多的、刻字的時候柔軟、印刷的時候堅硬的白瓷活字。也免得世人被你的半成品活字引得走彎路,甚至將來還有高麗棒子舉著銅活字來說他們才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中國的印刷術發展史,可以說是和其他配套設施以及文治的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只要市場有需求,一般就會有進步,而發展緩慢的年代,無非也是因為其他方面的瓶頸或者市場需求的不振導致的,並不是因為技術難度。
秦漢時候,是不存在印刷術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東漢蔡倫改良出「蔡侯紙」之前,中國連可以用於印刷的紙張都沒有,因此又哪來的印刷術呢?那時候一本書的成本裡面,寫字用的絹帛價錢可是比抄寫耗費的人工更貴,因此字跡載體的成本才是書本成本的最大瓶頸。
東漢發明瞭新式造紙術之後,紙張成本的比重下來了,印刷或者說抄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