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儒林作賦(第1/3 頁)
兩人慢悠悠的朝著儒家走去,林子清幽卻傳出陣陣清晰的誦讀聲。
遠遠地望去,便能瞧見李寒光悠然自得地架起二郎腿,穩穩當當地端坐在一塊陡峭嶙峋的石頭之上。他雙目微閉,似是沉浸於某種思緒之中,彷彿正在夢遊仙境,渾然不覺外界之事。
廖關過踏入竹林後,耳畔忽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的誦讀之聲。
這聲音宛如天籟之音,嫋嫋不絕於耳。他不禁心生好奇,循聲而去。隨著腳步的深入,那誦讀聲愈發清晰可聞。
待到走近時,廖關過驚愕地發現,這誦讀聲竟然是從一根根挺拔修長的竹子中間傳遞出來的。透過竹子之間若隱若現的縫隙,他隱約可以窺見竹內竟別有洞天——那裡赫然矗立著一座小巧玲瓏的房間,而房中的一人正專心致志地誦讀著經典篇章。
就在此時,原本緊閉雙目的李寒光似乎有所察覺,緩緩地睜開了雙眼。他的目光先是落在了廖關過身上,而後又掃向其身旁之人,嘴角微微上揚,開口問道:“你們二人今日怎會突然造訪此地?莫不是想要加入我儒家之門?”
廖關過聞言,撓了撓頭,咧嘴笑道:“嘿嘿,俺也想來嚐嚐當文化人的滋味兒!”說罷,他還不忘將剛剛吃完包子沾滿油漬的右手隨意往旁邊的竹子上一抹,留下了一道醒目的油汙痕跡。
看到這一幕,李寒光額頭上頓時冒出了數條黑線,但他終究還是強忍著心中的不滿,耐心解釋道:“儒家的考核標準雖說對於個人的資質頗為看重,但文采同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畢竟,身為一方縣令,如果連字都不識得幾個,又如何能治理好百姓、處理政務呢?”
言罷,李寒光伸手指向眼前這片鬱鬱蔥蔥的竹林,接著說道:“此乃儒林,乃是我儒家專門用於考驗弟子的地方。倘若你所撰寫的詩詞能夠令其中一棵竹子化作一片竹片,那麼便算你透過了此次考核。”
“就這麼簡單嗎?”廖關大大咧咧地走到李寒光身旁,一屁股坐下,絲毫沒有客氣的意思。
李寒光微微一笑,回應道:“廖兄啊,切莫盲目自信。你瞧那棵竹子裡的人,號稱學富五車,但至今仍未作出令人滿意的詩作。反倒是一旁的那個小童子,已然得到眾人認可了呢。這作詩一事,可是需要一定天賦的喲。”
廖關聽聞此言,目光轉向李寒光,仔細打量一番後,驚訝地發現他腰間所掛的牌子竟然也是一片竹片。於是打趣道:“如此說來,寒光兄想必天賦極佳咯!”
李寒光謙虛地擺了擺手,說道:“廖兄過獎啦,我當時也不過是僥倖讓一小片竹林產生共鳴罷了。”然而,從他臉上那不易察覺的笑容可以看出,對於這樣的誇讚,他內心其實頗為受用。
此時的廖關,則順勢往旁邊的大石頭上一躺,悠然自得地閉上雙眼。說起文化知識,擁有前世記憶的廖關自認為還算淵博,稱得上有幾分文化底蘊。
只可惜,對於作詩這種講究靈感和才情的事情,他心裡著實沒底。不知若是將那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璀璨詩篇拿來誦讀一番,是否能夠派得上用場。
就在這時,李寒光像是突然想起什麼似的,連忙提醒道:“廖兄啊,你可千萬別搬弄出他人所作之詩來充數哦。雖說作詩與修煉並無直接關聯,但必須得是出自自身的感悟才行吶。否則,即便詩句再優美,也無法獲得大家的真正認可呀。”
李寒光沒有說,要是偷來的詩,還會被竹林抽一頓,不過料想廖關過的身體素質,扛得住。
“寒光兄,在此處眾人之中,究竟是誰的天賦最為出眾啊?”廖關過緩緩地睜開雙眼,好奇地問道。
就在這時,他忽然發現李寒光的身旁不知何時竟多出了一個人來。此人與李寒光長得頗有幾分相似,大約有七八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