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海軍構想(第2/2 頁)
輕型戰船的種類就多了,類如鷹船、連環船、子母船、火龍船及赤龍舟,船上水兵皆用弓箭火器作戰。
其中子母船便是赫赫有名的火船,母船裝有柴火猛油、火藥火線,戰時母船迅速靠近敵船,與敵船釘在一起,點燃母船後水兵乘子船撤離。
小型戰船又有蒼山船與車輪舸,前者已裝載有佛朗機炮與碗口銃,初步具有遠距離與敵交戰的能力,後者則是以輪擊水的戰船,船速遠快於划槳。
中型戰船號海滄船,裝有千斤佛郎機四門,碗口銃三個,時常配合福船作戰。
至於大型戰船,就是大名鼎鼎的福船了。
福船足有三層船艙,艦首備紅夷大炮一門、千斤佛郎機六門、碗口銃三門、迅雷炮二十門,火力兇猛,就是蘇言手中的六級艦都無法與其抗衡。
如果按照蘇言自己的比較,六級艦大抵能與海滄船相等,想要和福船抗衡的話,最少也要四級艦以上。
由此可見,明朝的水師並非不行,只是因為朝廷的腐敗和文官集團的貪婪,使得朝廷大開海禁,水師衰落,自萬曆援朝以後,水師便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一直到明朝滅亡,封存的戰船悉數落入清軍之手。
而在這繳獲來的八十餘艘清軍戰船中,小型戰船以上的戰船數量極少,基本還是以輕型戰船和超小型戰船為主,蘇言一陣挑挑揀揀,只換了兩艘火龍船和兩艘蒼山船,其餘的他要麼看不上眼,要麼就是沒那麼多糧草換了。
除了這四艘戰船外,蘇言還厚著臉皮討來了一些被鄭軍俘虜的清軍水兵,準備以他們為基礎,訓練自己麾下的第一批水師水兵。
當然了,蘇言也沒有忘記自己一開始就開到的那兩艘戰艦,他準備等回到泉州港後,再將那兩艘戰艦召喚出來,同時透過船塢再徵募建造幾艘戰艦。
海軍的建造歷程並不容易,所謂百年海軍,意思就是建造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最少也需要一百年的時間,儘管有了系統的幫助,建造戰艦訓練水手的速度被壓縮到幾個月以內,可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蘇言才能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
在華夏大地上的戰鬥用到海軍的地方不多,這也是歷朝歷代沒有將建設海軍放在重心的原因之一,但蘇言就不同了,作為三百多年以後的現代人,他非常清楚海防對一個臨海國家的重中之重,而且來都來了,不將南洋一塊納入帝國的版圖裡,那他不是白穿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