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第1/2 頁)
要知道絕大多數讀書人,在學完四書五經及相關著述後,便把全部精力放到八股文上,整日裡誦高頭講章、背程文窗稿,不看三通四史,不知秦皇漢武,腦袋早如花崗巖一般僵硬,讓他們去隨機應變,還不如讓老母豬上樹來得現實。
沈默之所以應對輕鬆,是因為他的腦袋沒有僵化,不會拘泥,很容易便將本不相干的兩句話扯到一起……這種聯想能力本沒有什麼特異之處,但在一群拘泥不化的讀書人中,竟顯得那樣特別!
此刻沈默終於明白沈先生為什麼大反常規,遲遲不肯教自己時文了——是因為先生從他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創造力,不受束縛的思維能力。而這種特質的天敵,就是死板教條的八股文,如果沉迷於應試文章,久而久之,消漲之間,便會與大多數書生一樣,古板迂腐,百無一用。
而沈先生雖然本身古板,但閱歷豐富,知道讀書再多的書呆子也是百無一用,真正能幹好事情的,還是沈默這種頭腦靈活、心思通明之人,所以他恪守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誨。一面用繁重的課業,磨練沈默的心性,將他性格中的浮躁和投機取巧的缺點除去;一面將其課本擴充套件到諸子百家、經史子集,以歷代大家的智慧與心得,來增強沈默的心智。
心性與心智的錘鍊,才能使內心真正強大起來。而真正強大的心靈,是不會受到任何外物幹擾的。這時候讀再多的八股文,也不會再改變他的性格。而且隨著內心的進一步強大,將來即使面對再大的變故、再多的誘惑、再難的困境,他都可以從容面對,坦然視之。
世上老師何止萬千?如沈先生教書育人者,寥寥無幾!
師恩無言,非得車到山前時才能體會。
第一零二章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下)
破題之後,事情就很簡單了,承題起講、題比中比,最後成篇大束。不消半個時辰,洋洋灑灑,花團錦簇的一篇文章便落在稿紙之上。
寫完之後,檢查一下截對是否整齊,對結構進行了微調。又將一些華而不實的詞語刪去,使文章更加體制樸實、書理純密。
最後再從頭默讀一遍,直到確定音調和諧,朗朗上口;機調圓熟,賞心悅目後,這才勉強滿意。他長舒口氣,坐直了伸伸腰,心道:『雖然心裡有東西,可寫出來卻有些走樣,看來還是要加強練習啊!』他這純屬吹毛求疵了,雖然底子雄厚、雖然先生講解的透徹,可他學作時文也不過一個月多而已,能寫成這樣就已經很出人意料了。
其實沈先生根本沒指望他能第一次考試就能出好文章,畢竟再天才也得經過反覆練習才行。但沈先生也不擔心縣試,畢竟這個層級高手寥寥,一般只要能正確破題,再把文章順當寫下來,縣試過關就是板上釘釘的。
按照他的想法,童生試便是沈默練兵的場所,歷時五個月的三輪十五場下來,沈默的文章也差不多該小成了,畢竟他的學識見地已經遠超同年,所欠缺的只是熟練掌握八股這種表達形式罷了。
但無論如何,考上縣學或府學是沒問題的。然後再潛心琢磨一年半載,好好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作文水平就會迎來一個大飛躍……到時也夠格應鄉試,接著再衝刺半年,八股水平的巔峰期也就該到了,正好參加會試。
應該說沈先生這個以考代練,層層推進的設計,已經是十分高看沈默了。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沈默是個二世人,在前世便經過十幾年的應試教育,而且一直是傳說中的『尖子生』……雖然並不值得誇耀,但在吸收知識、總結規律、摸清考點方面,都有著專家級的經驗。
當沈默體會到八股文不是唐詩宋詞,那種隨意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而是一種國家用來取士的議論文體時。他便敢篤定,就像高考寫作文一樣,有著很強的技巧性在裡面。然後透過大量的閱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