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士大夫的出路(第1/2 頁)
華夏帝國的發展,出乎了很多守舊派的意料。
在孔家和一眾士大夫的印象中,以往王朝建立之初,反叛時有發生,甚至有推翻新朝的。
可華夏帝國成立數年以來,不曾有過任何的反叛,反而百姓對華夏帝國的向心力越來越強。
就連白蓮教那種居心不良的邪教,也放棄教義,選擇成為華夏帝國的普通百姓。
因為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堪稱以前的地主家庭,前提是不懶惰。
另外,華夏帝國推崇科學,開啟民智,剷除封建思想,信奉無神論,導致他們儒家學者“聖人言”“天命說”的說詞,完全不管用。
帝國還推行人人平等,沒有了以前計程車農工商等級,或者說被淡化的幾乎可以忽略。
如今天下沒有了三六九等,他們這些曾經的大老爺,那可真是嚐到了苦頭。
以前有忠心奴僕、美貌侍女伺候,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不用他們在生活方面煩心。
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府中的奴僕侍女,都被帝國官府強行遣散,並進行登記造冊,成為普通百姓,美其名曰:解放農奴!
再就是,他們一時無法適應帝國的制度,依舊端著士大夫的架子,等待帝國降下身份請他們入仕。
從而使得帝國分給他們的田地,這兩年都沒有進行耕種。
以前的財產又被護民軍沒收,充入國庫,他們只能靠著帝國發放的救濟糧過日。
在建國第三年豐收後,帝國停止發放救濟糧,他們這些士大夫便開始餓肚子。
好在地方官員心善,每年會給他們一些米麵糧油,讓他們不至於餓死,但也只是能活命。
在吃到苦頭後,他們這些士大夫開始學著種地。
可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拿著好田地,卻種不出多少糧食,連續幾年處於溫飽線以下。
而那些普通百姓,經過幾年的耕種,家家戶戶基本都有千貫家資了。
帝國成立五年來,孔家和士大夫們,被不斷打臉,再也坐不住了。
在帝國成立的第六年春,孔家聯合一些有名望的儒士,聯名修書給帝國政務堂,請求賜封衍聖公。
帝國卻直接拒絕,並將孔府曾經在曲阜的種種罪行,刊登在《華夏日報》上進行揭露。
又另外發表一篇文章,對儒家學者頑固守舊做出了嚴厲的批判,並提議儒家學者應有與時俱進的思想,不要吃先賢的老本。
這些文章的發表,讓帝國上下都知道了孔府曾經的罪行,百姓對孔府再無任何好感。
一個筆名為“大明文官皆可殺”學者,給《華夏日報》投稿了一篇文章,在帝國造成了很大的反響。其標題為:孔聖是孔聖,孔家是孔家,孔家代表不了孔聖,更代表不了儒學!
這篇文章剖析了孔聖與孔家的關係,並將孔聖和孔家在文化上進行了區分,言辭犀利,對孔聖讚譽很高,對孔家卻毫不吝嗇的貶低。
孔胤植等人看到《華夏日報》後,幾乎氣得要吐血,對那筆名為“大明文官皆可殺”的學者,更是恨之入骨。
而這些報刊上的文章發酵後,大明遺留的文人士大夫,也開始遠離孔府人員。
在此後數十年中,孔府人員一直遭受帝國上下的冷嘲熱諷,十分不友好,就連女子出嫁都要避開孔姓。
以至於幾十萬孔子後裔,在數十年間減少九成以上,不少改名換姓的,很多絕嗣的,直到王毅老年時為孔家發了聲,孔姓火種才得以儲存。此乃後話。
帝國不接受孔胤植等人的“降表”,他們想要出仕為官,那是千難萬難。
他們之前策劃文人士子游行暴動,參與其中東林名儒被波及,還有私人建立的書院也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