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歲月006(第2/3 頁)
娥搖搖頭拉住了——和她爭什麼呢?且不說對方只是個小孩子,而她內裡靈魂是個成年人,就算沒有這一重,理性點兒她也不覺得能爭。
人家是有背景的,這個時候逞口舌之快是舒服了,誰知道之後會不會有後患?
素娥這也不算窩囊,只能說是識時務她就算哪天不願意‘息事寧人’,要‘念頭通達’,也不能是為這種小孩子口角啊。
素娥低調地在司籍司‘上學’,回住處後還會回憶白天的學習內容,記錄下來、總結問題。周玉姐見她用鉛筆在自己釘的小冊子上寫字,驚訝道:“素娥,你還會寫字?”
“會讀不會寫,只會寫些‘俗體’字。”素娥謙虛地說。
然而就算她這樣說,也夠周玉姐驚歎了,她表情複雜地說:“原來你也是大家小姐。”
“不不不,我只是”素娥很快給自己認字的事編了個故事:“我娘帶我在書院幫傭過,尋著空偷學了些罷了。”
高母確實帶著素娥在一家書院幫傭過,但時間很短,原身顯然也沒有藉機學習的意識。素娥能讀會寫,完全是上輩子的原因。對於華夏人來說,讀繁體文字也算是‘天賦技能’了,更何況她有一段時間熱衷臺灣言情小說,一本一本看下來,讀繁體文字很溜的。
當然,寫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只能寫簡體漢字。
不過簡體漢字本來就很多和繁體漢字一樣,再不然就是官方繁體字的常見異體,這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漢字簡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使用者都在自發簡化。
其中書法家發揮的作用很大,他們寫連筆,號稱‘一筆書’,就是一種常見簡化。後來因為他們的影響力,以及這種簡化字好認、好記的原因,就成了民間常用的了。
一筆書和很多其他民間的簡化總結到一起,被稱為‘俗體’,和官方的‘正體’相對應。
此時的俗體字數量,使用規模,不如素娥印象中的明清時期,但也很不錯了,拿出來不是什麼引人側目的東西。
素娥要做學習筆記,在顧尚功那裡看到有隨便使用的紙(似乎是畫花樣子的),還有放在一旁的鉛筆,就問能不能拿一些——顧尚功問她做什麼用,她照實說了。顧尚功似乎很滿意她認字,還會寫一些,大方地給了她很多紙。
“哦難怪你用鉛筆寫字。”周玉姐的表情比剛剛平和了一些。
素娥手中的鉛筆可是真的鉛筆,和現代‘鉛筆’實際上是石墨做的不同,此時的鉛筆是用有色鉛粉和膠搓成的細條。
這在華夏是一種很古老的筆,過去人們用竹簡木片做文字載體時就在用了,所以有‘懷鉛提槧’的說法——鉛指鉛筆,槧則是細木條,相比起需要蘸墨水的毛筆,鉛筆的好處是便於攜帶。
如今鉛筆多用來給手抄書或者描紅本畫界線,紅的界線稱之為‘朱絲欄’,黑的就叫‘烏絲欄’,‘烏絲欄’用鉛筆來畫非常便利。
正經學過讀書寫字的,怎麼會棄毛筆不用,用鉛筆寫字?在周玉姐看來,素娥大概就是那種偷學了之後,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的,所以現在也只能用硬筆。
但能讀會寫已經很厲害了,別說家境普遍窮苦的私身了,就是‘八月良家子’,也多的是不識字的——王朝初年,之前一個亂世又是混亂到無以復加的那種,即使如今開國已經二三十年了,也是武風熾烈,識字率感人的吧。
良家子也不代表都是大戶人家,或者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見得重視女兒的教育(世家被殺盡了,新榮之家甚至連兒子的教育都不成氣候)
顧尚功就很驚喜素娥識字,還會寫很多字。
正如之前素娥曾有過的揣測,顧尚功收她做養女並不是渴望親情,盼著有個傳承。而是和后妃、太妃們一樣,有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