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3 頁)
&ldo;打撈屍體的時間,記不太清了,大約是迴鑾以後第二年春末開始打撈的。天還冷,自然和推下井的情形不同了。由貞順門裡到樂壽堂,劃為一個禁區。先焚香做佛事,徹夜念經;由薩滿跳神,引魂到景仁宮。孃家的人羅拜在地,瑾妃致祭,因亡人為大,瑾妃行叩拜禮。貞順門裡偏東的北牆上,露天的有一木龕釘在牆上,是祭奠珍妃的,正面對井口;兩邊有黃布簾掛在木龕內,木龕外的兩邊像輓聯似的掛著兩豎幅黃布,像對聯貼在牆上;龕中間上邊掛著一橫幅黃布,像橫批一樣,也貼在牆上。奇怪的是都沒有字。據說龕裡頭也沒有字。那時我已離宮了,都是老劉對我講的(1946年秋,我們和老宮女一起逛故宮時,木龕還在)。
&ldo;先打撈上來的是一領破竹蓆子,據說當初裹珍妃用的。據打撈的人講,屍體面目浮腫,已經辨認不出五官了。因為井口很小,容不下兩個人,是把井口拆開打撈的。
&ldo;不說這些了,說起來幾車話也說不完。
&ldo;主要的一句話,打撈珍妃時光緒並沒露面。這也是老劉告訴我的。
&ldo;後來光緒要來了珍妃在東北三所掛過的一頂舊帳子,常常對這頂帳子出神。
&ldo;從此他再也沒接近過任何女人,直到賓天,可以說對珍妃是情至義盡的了。&rdo;
我們聽完老宮女的敘說,不禁撫幾長嘆,無論是皇上還是庶民,對愛情堅貞,百折而不變的,總是被人們敬佩的,而皇帝更是難得。說句唐突的話,賈寶玉賭咒發誓地對林黛玉說,&ldo;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這一瓢而飲&rdo;,但他沒有做到。他既愛俊襲人的&ldo;肉&rdo;,更愛病瀟湘的情,是二者兼顧的。光緒並不是這樣,在花好月圓的時候,只是一心熱愛著珍妃。在同遭患難的時候,正像漢末樂府所描寫的那樣,一隻孔雀,一雌一雄,雌病雄傷,莫可奈何。於是雄的唱了&ldo;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吾欲汝去,口噤不能開&rdo;的字句。說白了,我想背著你走哇,可惜羽毛全被打零落了;我願意叼著你走哇,可惜我的嘴又被人捆住了。戊戌以後,兩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等到&ldo;金井哀蟬一葉秋&rdo;的變故發生以後,那就立誓不近女人。用句大鼓書上的詞:&ldo;一心無二隻有你,若有別意天不容。&rdo;此心此身,誓不與他人,從此恨恨而死。真是:涵元殿裡含冤去,一片痴情付愛珍。我們佩服光緒就佩服在這裡。是真情,不是假意;是事實,不是夢幻!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太監自述(1)
太監瑣事我又要畫蛇添足了。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太監、姨太太、鴉片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這自然是反語了。既然是國粹,當然是源遠流長,蓋有年矣的了。單說太監這種畸形的怪物,伴隨著宮廷而誕生,在中國至少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歷代政治的興衰常常與宦官有密切聯絡。我不懂歷史,更不懂政治,在這裡我只想記述幾段所聽到的一點太監的生活。
我常常自我反省:我算不得一個讀書人,讀書人要修身、齊家、治國,而我時常是掩卷深思,想入非非。例如,清初王譽昌寫的《崇禎宮詞》雲:
風摧敗葉一時散,水漫浮萍隨處生;
莫笑杞人憂自劇,果然此日見天傾。
原注云:&ldo;時中七萬人,皆喧走,宮人亦奔進都市。&rdo;
此詩所寫甲申亡國的情形,比陸次雲的《費宮人傳》寫得還
清宮太監生動。明崇禎帝以為&ldo;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rdo;,屢次下詔減膳。然而,在國破身亡之時,後宮裡居然養活著7萬太監,這足夠諷刺的了。但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