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法國人真夠意思(第1/2 頁)
在國內,空戰的主要武器還是機炮,而機炮的瞄準是很複雜的。
所有戰機使用的都是動光環瞄準具,飛行員要了解原理,掌握步驟:“跟好”、“包好”、“穩好”。
這些操作是相當繁瑣的,機炮空戰中,隨著飛機速度的不斷提升,必須要尾追攻擊,而且靠近到五百米之內才會有擊中的可能。
國內沒有人鑽研機炮的新技術,畢竟對於機炮這種原理成熟,構造簡單的機械武器,它本身的效能改進沒有太多餘地也沒有太大價值彈丸的殺傷能力提升的空間有限,散佈也不可能有本質性的改善,而有效射程受限於初速和散佈更不可能增加多遠。
所有戰鬥機設計師的目標都是放在了導彈上,很少有人知道機炮居然也在發展,雖然機炮自身沒啥發展的潛力,但雷達、平顯儀、電子計算機的綜合應用,使它的瞄準方式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秦風最喜歡的就是看國外的航空前沿的報刊雜誌,各種資料,他早就知道了西方發展出來的這種先進的機炮瞄準系統。
這得從1969年說起,當時對活動光環瞄準具忍無可忍的美國空軍人員根據越戰經驗,向美國國內提出了開發新型原理機炮瞄準方式的要求。應用全新技術的瞄準具,依託電子計算機、平顯儀、雷達為基礎,研製新型的熱線瞄準。
熱線瞄準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將戰鬥機在各狀態下的資料,包括高度、速度、迎角、側滑角、俯仰度、坡度、彈頭初速、彈道係數等等條件統計起來,即將發射出的每一顆炮彈相對於本機位置的彈著點都計算出來,並連線成一條動態的曲線,顯示在平顯儀上熱線的起點是一個十字,代表炮口,而最遠的一點則對應瞄準具設計中的最大射程。
當初在期刊上看到這種瞄準系統的時候,秦風就已經充滿了嚮往。
不用那些繁瑣的步跟蹤穩環過程,不需要切入對方後半球進行穩定跟蹤即可射擊而瞄準時間的大大縮短,使得在空戰中的一方哪怕僅僅是佔據很短時間的優勢態勢,自己只要在機炮射程範圍內將機頭準確的指向對手,也有相當大的可能完成一次成功的致命攻擊,將另一方擊落。
這東西,簡直是跨時代的啊!
國內最新的殲7是機炮,現在試飛的殲8還是機炮,如果給機炮換上這種熱線瞄準,該有多好。
由於已經離開了成都,現在的秦風還不知道,就這些電子裝置,屠老已經開始了和馬可尼公司的談判,而在幾年之後,這種改進過的殲7iia戰機,就是秦風來試飛的。
秦風的問話,讓布瓦洛的臉上微微一遲疑。
機炮熱線瞄準,有那麼容易嗎?這種十年前設計的戰機怎麼會有?
只有幻影2000才實現了這個功能!
現在他們能否認嗎?說己方沒有這種技術?
當然不行,這樣不是顯得法國的航空技術不夠先進嗎?
其實,法國的航空技術相比美國還是要低一個檔次的,但是他們怎麼能在口頭上認輸?
他在心中不由得暗自叫苦,想著這些東方來的人真是不容易糊弄,這是要讓自己給接著介紹幻影2000啊!
既然幻影f1不行,那就接著介紹幻影2000吧。
於是,布瓦洛繼續說道:“我們在幻影2000上實現了機炮的熱線瞄準,不過這款戰機現在還在開發之中,沒有完全地定型服役,如果貴方想要購買,立刻形成戰鬥力的話,我還是建議選擇我們的幻影f1.”
沒錯,幻影2000已經研發了數個年頭,1號原型機初登場於1978年夏季的法茵堡航空展,並且大放異彩,擊碎了三角翼戰機不適合低速飛行的謎團。接著2號、3號和4號原型機陸續完工,進入繁忙的試飛之中,一直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