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渦扇-6(第1/2 頁)
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的桂冠,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屈指可數。
國內的航空發動機工業,一直以來,都是仿製的道路,引進了米格17,也同步引進了它的發動機,命名為渦噴5,引進了米格19,有了渦噴6,引進了米格21,有了渦噴7
接著呢?
接著就中斷了,引進不來了,國內的航空發動機就斷檔了。
而為了瞄準西方的先進水平,國內也開始興致勃勃地上馬渦扇發動機專案了,這就是渦扇6
當殲9專案立項的時候,就需要一款先進的渦扇發動機,可以說,渦扇6就是為了殲9而研製的,後來,國家又想要搞強6,這是可變後掠翼的攻擊機,也想要用渦扇6來裝備。
就這樣,渦扇6發動機,從六十年代就開始立項了,立項之後,兩年內,手腳麻利地上了試車臺,接著就開始了漫長的試車。
這一試車,就試到了現在。
秦風瞭解中的渦扇6,就是這些了,而現在,大家一邊向410廠走,王揚一邊給秦風介紹:“咱們左邊是410廠,右邊就是111廠,這個111廠,更是大名鼎鼎。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
聽到了王揚這麼一說,秦風才反應過來:“揚哥,你這麼說,那不是從張作霖手裡拿過來的那個廠嗎?”
“沒錯,就是啊!”王揚的後面,一名同伴說道:“咱們111廠啊,那是全國有名的,大家都以來自111廠為榮,可以說,全國的各個大廠,都能看到咱們111廠的身影。”
“哪怕就是410廠,在咱們這些人嘴裡,都叫做西院,111廠叫做東院。”
大家一邊走,一邊聊天,秦風這才明白了來歷。
111廠,最初來自於1920年張作霖建立的東三省航空處的111廠,也是新中國的老航空工業基地了。
新中國零基礎的航空工業亟待起步,作為國內第一個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廠,1951年成立的111廠一成立就承擔著修理抗美援朝戰爭航空發動機的重任。
當時的111廠,那可是全國最耀眼風光的單位,一個車間主任,都會是外省的廳級幹部,一個保衛副廠長,也是外地調來的公安局局長,南京交大畢業的,也才能當一個分車間的副主任。
全國各地的科技人員、一線工人湧入111廠,他們操著兩湖、兩廣、四川、江浙等地的口音一走進工廠大門就被一句口號震懾了:“車間就是戰場,就是前線”!
沒錯,在當時,111廠是最重要的單位,出於抗美援朝戰爭和軍工保密的需要,他們哪怕就是寫家書,也不能寫什麼涉密的內容,寄回老家的信上沒有地址,只有一個神秘的“419信箱”。
抗美援朝戰爭追著大家,不會幹就學著幹。自力更生、永不服輸,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都是這樣的昂揚向上的勁頭,111廠更是如此。
同時,作為第一個航空工業廠,111廠除了承擔最重要的修理和製造的重任之外,也承擔著援建兄弟單位的重任。
1954年,瀋陽航空410廠建立,當時的111廠拿出了半副身家,把60的人員和裝置送給了新廠。
4年之後,成都航空420廠建立,廠裡再撥出了60的人和家當。
陝西西安113廠、430廠,吉林531廠,四川達縣064基地7304廠,湖北遠安066基地江北機械廠,陝西藍田067基地7414廠,廣西柳州01廠,內蒙古呼和浩特359廠,貴州遵義061基地3532廠
這些年來,111廠先後包建援建了11個大中型軍工廠,支援各類人員15萬人,裝置千餘臺。在共和國國防建設的史冊上,111廠立下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