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事關皇位廢立的宗族大會(第1/2 頁)
從這些殿落古樸肅穆的建造形式,以及那塊“萬代榮昌”的牌匾來看,如果沒猜錯的話,這“萬福祠”並不是慶國朝廷的什麼部衙機構,而是皇家李氏宗廟祠堂之類。
說白了,這根本就是李氏宗親供奉祖宗靈位、舉行祭祀大典或尋常商議決斷宗族大事的地方。
而空曠廣場前方最靠近漢白玉臺階,那密密麻麻站著的,身穿奇特服飾繡著各種特殊符篆圖案的,想必便是李氏宗室各支各系能說得上話的話事人了。
包括高臺上那翠綠屏風前,那在椅子上坐著的三個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老頭,定然是李氏宗室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者。
其實與大康截然不同,慶國皇室宗親各支合系人員,雖不一定在朝廷中有著多大實權與官職,卻在一定層面上,有著足以左右朝政大事甚至皇位更迭的實力。
之所以如此,最根本原因,還得追溯到三百多年前。
當年,前朝當政者荒淫無道,再加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民變四起,高祖皇帝李胤本不過是慶州郡一個小小里長,卻因得罪了當地縣府一個小官吏而慘遭報復,走投無路之際,悍然起兵。
可一個無權無勢更無家業的平民村夫,要在那群雄逐鹿的亂世中站穩腳跟,又談何容易?
正是因為,當地李氏宗族各支各系,空前團結,出錢出力砸鍋賣鐵的支援擁護,數不清的男兒喪命,李氏一脈甚至一度十戶九空,家家無男兒,才終於拉扯出了一支像樣的義軍來,雄踞慶州一地,自封慶州王,也算是終於有了自己的根基地盤。
再歷經長達十餘載的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才終於一步一步奪得天下而稱帝。
立國號慶,建元洪熙!
因此,立國之初,這高祖皇帝便定下了祖訓,李氏宗親共享天下。
這也就導致瞭如今局面。
說得直白一些,慶國曆朝歷代至今近三十位帝王中,有在奪嫡之爭中雙手沾滿鮮血,將對手死死踩在腳下才終於坐上那張龍椅的,也有風平浪靜順位繼承的,李氏宗族一般很少有干預插手。
可若是得位者昏庸無度荒淫暴虐,乃至天怒人怨人神共憤,保不齊宗族大會直接一項決議,便可廢帝。
包括諸如對外用兵、與他國外交甚至封后之類國政大事,亦是如此。
畢竟高祖皇帝祖訓,誰也不敢違背。
否則,那便是眾叛親離人人喊打遺臭萬年之事。
其中最典型的,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百餘年前,同宗皇帝駕崩,按理說,本當由東宮儲君順位克繼大統,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老皇帝尚未入土為安國喪之際,東宮太子卻因勞累過度而暴病身亡。
國不可一日無君,又奈何太后膝下就這一個獨子。
最終,在幾位朝中重臣與李氏宗親合議決斷下,一致擁護了當時的永川王李曲為新帝。
這李曲雖為老皇帝側室所出,卻自幼飽讀詩書通曉古今,為人親善愛民如子,離京就藩短短五六年,便將永川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的,更有些“賢王”之美譽。
實在是個繼承帝位開闢萬世基業的不二人選吶!
可誰知,這李曲同學,也不知是因為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突然莫名其妙就從一個區區就藩的郡王,突然抱得了皇位,一下子飄了,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還是被猛鬼附體了……
自從登基,一下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竟是心性大變。
不思朝政,整日醉心於享樂。不顧當時百年罕見的旱災侵襲十來個州府,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遍野甚至百姓易子而食,竟大肆揮霍國庫錢銀用於為自己修造豪華行宮。
更沉迷美色,荒淫無道,甚至不惜頒佈詔令,令各地官員大肆為其搜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