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第一公全文免費閱讀 > 第164章 別出心裁(2)

第164章 別出心裁(2)(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從質子到千古一帝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不是死遁,我只是衝業績!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重生大明1635這個流氓太正經,女帝怒罵大奸臣帶著遊戲角色來凹凸世界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顯微鏡下的太平鎮

李景隆又道,“你自己要先想好......問對之策!”

“卑職明白!”

李至剛雙眼猩紅,“卑職這就回去,好好琢磨!”

“嗯嗯!”

~~

“呼!”

待李至剛走後,李景隆長出一口氣。

他之所以要讓李至剛把松江的棉布作坊,開到高麗去,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

歷史上大明帝國近三百年的國運,許多人都說...大明壞就壞在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種種祖宗家法上了。

也有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痛批老朱是除了知道種地之外,對經濟之道一無所知的泥腿子皇帝。

但是....其實恰恰正是老朱同志這種,天底下種地第一好的思想,找了大明這個棉布帝國。

在明代之前,中國是沒有普及棉布的。

歷朝歷代,都把外來的棉花當成觀賞花,直到遇到了朱元璋這個,從小惹急挨餓受凍的泥腿子皇帝。

他知道自古以來,凡是挨餓受凍都是平民百姓。

即便沒有棉花,可王公貴族,當官的有錢的,他們有裘皮有炭盆有暖爐,有各種辦法讓自己溫暖起來。

所以在意識到棉花的作用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間有五畝到十畝地的自耕農,必須種植麻,桑,棉各半畝。

如果超過十畝地,種植棉花的面積也要翻倍。

他直接把棉花的種植,上升到法定的地步。

而且老朱來說,相比於養蠶,棉花不但沒有采集之苦,還不怕病災,種在地裡就有收穫。

相比於麻,還不用編織,省時省力。

對百姓而言,棉花織造成被衣,無凍死之虞!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

對官府而言,棉布等同於金錢。

而在大明近三百年的歲月之中,棉布的對外貿易一直是大頭。

松江布遠銷歐洲,貴族階層無不以能穿上松江布,南京布為榮。

大仲馬,狄更斯等大文豪的著作中,經常出現南京布,紫花布這樣的字樣!

甚至可以說,從隆慶年解除了海禁之後,中國開始了長達五百年的白銀時代。而奠定白銀都流向中國的基礎之一,就是紡織品,絲綢還有棉布!

而李景隆現在要說的,就是用棉布....控制住大明周邊藩國的經濟。

當然,也是用棉布,滿足下他個人的小小腰包。

比如朝鮮,透過三江源票號,還有對朝的貿易特權,乃至朝鮮朝內的親明大臣們,在朝鮮大肆圈地。

種植棉花,把高麗的農民變成.....棉農!

建立織造廠,把高麗的工匠,都...招納進來!

用棉布摧毀高麗原先的,麻布!

就等於大明的織造廠,摧毀了他們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這就叫....

非工業時代的新式殖民!

棉布根本不怕賣不出去,大明帝國自己就有著強大的內需。

不說男耕女織的尋常百姓之家,大明龐大的軍隊,一年的需求就是個天文數字!

還有遼東,蒙古,吐蕃....

還有西洋....

一旦在高麗開設織造廠,不出十年,大明將牢牢的控制住高麗的經濟命脈。

~

“走吧!應天府!”

李景隆敲敲車廂,吩咐趕車的李老歪。

馬車剛緩行沒多久,就聽邊上傳來一陣馬蹄聲。

撩開車簾看過去,卻是曹泰在馬背上大呼小叫的,“媽的,誰抄了老子的賭坊?”

“得!”

李景隆放下車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冰河末世:越折騰活的越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