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3 頁)
詞客,前身應畫師。
溥倫看著那宿命二字,開了口,問道:&ldo;皇上也相信宿命之說嗎?&rdo;
皇上握著書卷,道:&ldo;溥倫,朕不信佛,也不信什麼宿命。&rdo;
溥倫不解。
皇上言道:&ldo;自解這兩字朕很是喜歡。&rdo;
溥倫不知皇上深意。
溥侗想了想,念道:&ldo;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則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賊;知之,則以管仲、寺人自解。皇上,是喜歡這句話?&rdo;
溥倫看了一邊的溥侗,這一段話自解出自韓非子中。
前面兩句,後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後世之臣,賢不如二子。
他未曾想起,也未曾聯絡。
皇上的深意他著實未看透。
不忠之臣,不明君。
君必不誅,而自以為有桓、文之德,是臣讎而明不能燭,多假之資。
溥倫只得暗自輕嘆。
光緒十年,這個月,這一日的冬,陽光格外明媚。
這日,是慈禧太后五十歲的生辰。
小戲臺不甚大,但是極為華麗。
慈禧太后與皇上走到了閱樓之上,溥倫與溥侗跟在不遠處。
太后與皇上走到了桌前,玲瓏與玉泠便端來了烹好的熱茶,煸炒好的香瓜子,端來了剛出爐的糕點放在了桌子前。
高公公和兩個小太監走來,高公公拿過了小太監手中的黃紙,仔仔細細的鋪在了桌上,又開啟另一個小公公盤子中的木盒子,取出了其中的銅鎏金琺瑯鎮壓在黃紙上,又將墨好的墨端在了桌上,拿起了盤子中的太倉筆,遞到太后的跟前,恭恭敬敬的說道:&ldo;回稟太后,紙備好了,墨研好了。&rdo;
慈禧太后接過了高公公手中的太倉筆,在黃紙上提了三個大字。
紅鸞禧。
高公公口傳太后懿旨,言道:&ldo;慈禧太后懿旨,今日演紅鸞禧。&rdo;
高公公令內務府的小太監將慈禧太后御筆張貼在前臺上。
未久
紅鸞禧一書張貼在了小戲臺邊。
內務府司員兩人,朝冠補服,自幕而出。
一小生登了小戲臺。
&ldo;天寒冷凍餓得青衣爛袖,
肚裡飢餓難忍路途難遊。
且住!小生莫稽,乃本城一個秀才,父母雙亡,家業凋零,才落得乞丐之中。&rdo;
慈禧太后看著那小生,言道:&ldo;這小生倒是生的俊俏。&rdo;
慈禧太后身邊的高公公說道:&ldo;下臺定會好生打賞。&rdo;
慈禧太后並未言語。
但聽那小生惆悵道:
&ldo;可惜我滿腹中文章錦繡,
但不知何日裡才得出頭,
一霎時腹中痛難以扎掙。&rdo;
小生倒臥。
皇上拿起了桌前的馬蹄糕,慢慢細嚼著,淡眼看那小生。
那小生倒是頗為惹人憐。
皇上側目看了身旁的太后。
慈禧太后的臉上有了一分笑意。
皇上看了一眼茶盞。
他身旁的玉泠已然會心,為他添了一盞熱茶。
皇上也是一笑。
臺上現了一花旦。
&ldo;年方二八,生長在貧。路途春潔淨,空負貌如花。&rdo;
&ldo;我,金玉奴。&rdo;
&ldo;爹爹金松,乃本城一根杆兒,乃是個花子頭兒。&rdo;
慈禧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