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黃帝內經一百句精華 > 第18章 (7)四季脈象各異,揭秘中醫脈診的四季法則

第18章 (7)四季脈象各異,揭秘中醫脈診的四季法則(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錦繡芳草湖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綜武:開局簽到明玉功穿越三國?不慌,我先拐走關二爺大唐里正喂!當乞丐去啊?穿越之帝臨九天大秦哀歌快穿:每一個位面都是救贖文火影:開局解開查克拉限制大秦:開局簽到火麟劍老曹給的太多了,只能幫他打天下我在西遊,靠美食殺穿江花玉面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餓殍:仙尊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龍珠:我被布歐吃出混沌體三世情愛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在中醫理論中,脈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診斷手段,透過感知和分析人體脈搏的跳動狀態,可以推斷出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疾病的預後等資訊。其中,脈與四時的相適應與不相適應,是中醫脈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脈與四時的相適應,指的是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的脈象會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呈現出相應的規律。例如,春季屬木,萬物生髮,脈象應呈現弦象,表示氣血開始升發;夏季屬火,陽氣旺盛,脈象應呈現洪象,表示氣血充盛而向外發散。同理,秋季屬金,氣候收斂,脈象應呈現毛象(一說為浮而微);冬季屬水,氣候寒冷,脈象應呈現石象(一說為沉而緊)。

然而,在實際臨床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脈與四時不相適應的情況。比如,春夏季節本應見弦、洪之脈,卻反而出現了沉、澀之脈;秋冬季節本應見毛、石之脈,卻反而出現了浮大之脈。這些與四時相反的脈象,往往提示著人體內部存在某種病理變化或疾病狀態。

此外,中醫還認為,風熱為陽邪,其性質輕揚、開洩,侵襲人體後應導致脈象浮大。但如果在風熱病邪侵襲的情況下,脈象反而沉靜,這也屬於反四時的脈象。同樣,洩利脫血等病證導致津血受傷時,脈象應呈現虛細之象,但如果脈象反而實大,也屬於反四時的脈象。

脈證相符是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依據。如果脈象與病證表現相一致,通常表示病情較輕,預後較好;而如果脈象與病證表現相反,即出現“反四時”的脈象,則往往提示病情較重,治療難度較大,預後也相對較差。

“脈與四時有相適應”這一觀點,深刻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常情況下,人的脈象會隨著四季的更迭而有所變化,比如春夏時節,陽氣升發,萬物生長,人的脈象也應呈現出弦(如琴絃般緊繃有力,代表陽氣初生)和洪(脈象寬大有力,象徵氣血旺盛)的特點;而到了秋冬,陰氣漸盛,萬物收斂,脈象則相應地表現為毛(脈象輕柔而浮,如觸皮毛,代表陽氣外散)和石(脈象沉實而硬,象徵陰氣內藏)的特質。

然而,當人體出現病理變化時,脈象可能會與四時的正常規律相悖,這就是所謂的“反四時”。比如,在春夏本應見弦洪之脈,卻反而出現沉澀(脈象沉而澀滯,常提示氣血執行不暢),或者在秋冬季節本應見毛石之脈,卻反見浮大(脈象浮而寬大,有時可能意味著陽氣外浮或陰虛陽亢),這些都是與四時之氣不相適應的脈象,往往預示著病情的複雜性和治療的難度。

風熱為陽邪,脈應浮大而反沉靜,這可能是因為風熱邪氣雖盛,但正氣已虛,無力與之抗爭,導致脈象呈現出一種“虛陽外浮”而內實則虛的假象;洩利脫血後,津血受損,脈應虛細以反映體內陰液的不足,但若反見實大之脈,則可能是虛中夾實,或是病情危急,正氣欲脫而邪氣仍盛的表現。

當病邪深伏於內,而脈象卻顯得虛弱無力時,這往往意味著患者的正氣已經衰弱,難以有效地驅邪外出。正氣是人體抵抗病邪、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根本力量,一旦正氣衰敗,病邪便容易肆虐,導致病情纏綿難愈。這種情況下,治療時需要特別注重扶正祛邪,透過調養氣血、增強正氣來抵禦病邪的侵襲。

相反,如果病邪侵襲於外,而脈象卻表現出強勁堅實的特點,這則可能意味著邪氣熾盛,正氣雖然尚未完全潰敗,但已經難以與病邪形成有效的抗衡。這種情況下,病邪往往來勢洶洶,正氣難以抵擋,因此病情也往往較為嚴重。治療時,需要採取更為猛烈的驅邪措施,同時兼顧保護正氣,以免驅邪傷正,加重病情。

在中醫理論中,確實有著“人依靠水谷的營養而生存,斷絕水谷則死亡;胃氣化生於水谷,脈無胃氣亦死”的論斷。這其中的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

我們來說說

目錄
港片:融合鬼背,開局截胡小結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