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三章 族群存亡(第2/3 頁)
冬日來臨之前沿著原路返回至南海過冬,所以一年之中,會有兩次在此駐足。區區鳥雀,無畏風雨,輾轉萬里,所為不過是族群繁衍而已,鳥雀尚有此志,何況人乎?”
似乎並未聽懂裴行儉言中之意,祿東贊奇道:“大都護怎知這些鳥雀來自於南海?若果真如此,路途遙遠也就罷了,大雪山橫亙東西、高聳入雲,即便肋生雙翅想要翻越亦是不易。”
“在下之前也並不知,但書院裡有學子對冬去春來的燕子產生興趣,故而展開研究,這才知曉諸多鳥類都有此等習性,便稱之為‘候鳥’,意為根據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類……海鷗便是其中之一種。”
祿東贊愈發驚奇:“還有人研究這個?”
“何至於此?”
兩人之間的劍拔弩張似乎消失殆盡,轉而似老友相見一般談興甚濃:“書院學子查閱文牘檔案,發現在以往記錄天文現象之時,各地對於發生時間之記錄有所偏差,兩地之間距離越遠、偏差越大,便有人提出‘時差’之假說……”
“時差?”
“時間的差異,譬如在此設立日晷,測得時間為午時,但同一時間在洛陽設立日晷,測得時間則有可能為辰時,若日晷設於倭國,甚至會是子時……”
,!
若是旁人聽了,怕是以為在說夢話,但祿東贊只略作思索,便撫掌讚歎:“日行長空,所過之處自是有先有後、有早有晚,以日影測量時間,必然存在差異!不過僅只是發現時差並不難,以往有所忽略而已,可究竟要如何將時差測量出來呢?”
“很簡單,由長安為初始,一路向西,每三百里設定一座觀星臺,放置一座書院最新研製成功的時鐘,以便於在統一時間內觀測日影。”
“……”
這還簡單?!
祿東贊嘴角抽了抽,他明白了此舉之意義,但更明白此項活動所耗費之時間、靡費之錢帛、參與之人力將是何等驚世駭俗。
喟然嘆氣:“普天之下,唯有大唐才能做出此等壯舉。”
貞觀書院啊,早日如雷貫耳,卻始終未有機會一窺究竟,那到底是一個何等神奇的地方?
為何會孕育出此等奇思妙想?
真想去看一看啊……
“大論想不想去書院看看?”
似乎能窺破祿東贊心底所思所想,裴行儉目光灼灼:“以大論之聰明才智,去書院擔任博士綽綽有餘。”
祿東贊抬起頭,正視裴行儉:“去了又能教授什麼呢?老夫雖然從不妄自菲薄,也自視甚高,但書院裡那些東西,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卻是什麼都不會啊。”
裴行儉便笑起來:“書院匯聚天下智慧,若大論無所教授,那就當一個學子又何妨?”
不能教,也可以學。
祿東贊看向翱翔水面的海鷗,目中露出希冀嚮往,隨即失笑,搖著頭嘆氣:“老夫亦曾打算犧牲一切以求成為唐人,讓後世的子子孫孫不必在這高原荒野之上艱難生活,去見識長安洛陽之繁華,在一百零八處裡坊內建一處院落,祖祖輩輩平安喜樂……可你們不允。”
我想撇開一切成為你們一份子,但你們不要,那我就只能以玉石俱焚之手段為家族子孫去掙一條命,成與不成,皆在天意。
裴行儉也笑起來:“大論曾被太宗皇帝稱讚為‘吐蕃第一智者’,甚至在我看來,大唐能夠在智慧上比得過大論的也屈指可數,卻怎地這般不瞭解大唐?你以為大唐之戶籍是隨隨便便一個胡人便能獲取嗎?去看看被大唐編戶入籍者都有何人,哪一個不是對大唐之長治久安做出卓越貢獻?一些生活在大唐數十年的胡人,除去樣貌特徵之外,言語、衣著、習俗皆與唐人無異,卻也不得入籍。”
你帶著族人、子孫捲起鋪蓋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