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卸嶺(第2/3 頁)
少,朝中年人拱手鄭重拜道:
“救命之恩不言謝,若有用的到的地方,貧道在所不辭。”
“小兄弟不必如此!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混口飯吃不容易,咱們都是漢人,在這苗人的地界上本應相互扶持,路遇同胞有難出手相助是分內之事,不足一提!”
中年人灑脫地一揮手,彷彿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接著自我介紹道:
“我叫陳玉樓,字金堂,原是魯地青縣人氏,前些年躲兵亂來到這湘西地界,同我這些夥計一起做些採藥走商的營生,不知小兄弟名諱?”
“李長清,本地人,忝為老熊嶺南邊,青峰山紫霞觀的山居道士。”
“奧,原來如此!小道長,有禮了!”
中年人陳玉樓雙手抱拳對李長清躬身行了個道禮,即兩拇指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負陰抱陽握拳舉止胸前,微微頷首。
李長清也打了個稽首。
陳玉樓抬頭見他眼露驚詫,便笑著解釋道:
“不瞞道長,鄙人幼時曾拜入一老道門下做了幾年弟子,隨之在深山裡修行打坐,也算是半個道門中人。”
李長清恍然。
相互通完底細,屋內氣氛頓時活絡不少,眾人臉上也都露出幾分輕鬆,不復之前的壓抑。
李長清這才問陳玉樓道:
“陳居士,不知發現貧道之時,是否見到貧道腰間懸的那柄鐵劍?”
“奧,確有此物!”
陳玉樓立馬答道,不假思索地讓立在一旁的巨漢從桌後拿出了一杆被布纏起的長條狀物件,展開遞到了李長清面前,誠摯地道:
“刀劍乃是利器,此劍無鞘,不敢讓道長隨身攜帶,故而取下包裹,如今道長既已醒來,自然物歸原主。”
“多謝!”
李長清接過鐵劍重新掛在腰間,精神為之一振,再度鄭重行禮道:
“此劍乃是師長遺物,與貧道而言重於泰山,今未丟失,實乃大幸!”
兩人相視沉默片刻,陳玉樓笑著點了點頭: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道長果然是洪福齊天,將來成就不可限量啊!今夜道長終於甦醒,想來身體已是無恙,鄙人也就放心了!”
接著,他話音一轉:
“既然如此,鄙人也就不留道長了。行商艱苦,帶著外人多有不便,還望長清道長見諒!”
“今夜雨大,地溼路滑,不適趕路,道長可與我等在此將就一晚,等明天天亮啟程回觀不遲!”
“陳居士且慢!”
李長清見陳玉樓轉身欲走,急忙攔下。
“道長還有何事?”
陳玉樓與對方寒暄完,正準備去尋手下商議明天入山踩盤子的具體事宜,聞言轉身不解地看向他。
“陳居士,貧道卻有一事相求。”
李長清蒼白卻不減清朗的臉上露出一摸莫名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古人云,再生之恩,當湧泉相報!貧道不才,卻也知道‘有恩不報非君子’之言,適才無意間聽聞,陳居士欲與這位羅老哥去瓶山裡幹出一番驚天的大事業,深感佩服之餘,也不由熱血沸騰!”
“前日承蒙陳居士搭救,可恨貧道平生清苦,渾身除了一柄鐵劍之外別無他物,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願立下大咒,隨居士奔赴瓶山,同舉大事!”
李長清神情肅穆,朗聲道:
“此去只為報恩,全我心意,山中寶貨錢財,分文不取!”
此言一出,屋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陳玉樓早已變色,臉上原本溫和儒雅的笑意不翼而飛。
一對鳳眼眯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