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第1/2 頁)
張奐與皇甫規一樣,作為一代名將,力主招撫羌人,他還認為:&ldo;羌人與漢人一樣,皆稟承上天之氣而生,所以不可殺盡,山谷廣大,不能空無人煙,血流成河,將傷和致災。&rdo;這無疑是變相地批評段熲的鐵血政策。
有人認為張奐是因為妒嫉段熲的功勞而中傷他,但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張奐似乎不是這種型別的人,不論張奐是何出發點,出生入死的段熲聽到他說的話,可以想像暴跳如雷的樣子。
段熲也上書朝廷,大力攻擊張奐,認為&ldo;張奐作為政府要員,身為武將,手握重兵,駐軍兩年,不能平定羌亂,憑空想要修文偃武,招降悍敵,真是荒謬絕倫。&rdo;他強調對羌人必須採取高壓手段,必須要&ldo;建長久之策,欲絕其根本,不能使殖。&rdo;要改變趙充國、馬援以來將羌人遷移到內地的作法,並認為趙充國、馬援的政策是&ldo;種枳棘於良田,養虺蛇於室內&rdo;,乃是羌亂頻發的根源。
朝廷似乎更傾向於張奐的建議,第二年(169年),朝廷派派遣謁者馮禪,前往漢陽郡,試圖說服諸羌投降。
段熲不滿意這個結果,他認為現在羌人走投無路,即使投降也只是暫時性的,地方政府沒有強大的財力來供養這些羌人,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還會起兵造反,不如一鼓作氣,肅清東羌。段熲決意要進兵掃蕩,為什以段熲敢於做出與朝廷決定相左的事情呢?
雖然東漢政府內部昏暗,但是絕不象宋明時代對武將控制得十分嚴厲,所以即使中樞系統十分混亂,權力鬥爭此起彼伏,但並沒有真正影響到在外將領,因而東漢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如西漢,但對於漢帝國周邊的蠻族而言,漢帝國仍舊是一個超級強國。在朝廷給段熲的詔書中,明確提出&ldo;軍不內御&rdo;,也就是說,對段熲的軍事行動,朝廷絕不遙控,這是繼承一直以來&ldo;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rdo;的傳統。
段熲決心利用&ldo;軍不內御&rdo;的指令,發動對東羌的最後打擊。
夏季,準備就緒的段熲開始對東羌的最後一戰。
當時東羌殘餘力量駐屯於凡亭山,段熲命令大軍開進到離凡亭山四五十里處,然後以騎司馬田晏、假司馬夏育為先鋒,率五千人馬推進到山下,準備強攻東羌殘餘力量。
東羌與段熲軍隊是老對手了,對漢軍相當的熟悉,見來了五千人馬,知道只是段熲的先鋒部隊,便派人到漢軍陣前,厲聲喝道:&ldo;田晏、夏育都在這兒麼?從湟中來的歸義羌人也在這兒麼?今天要跟你們一決生死!&rdo;
羌人破釜沉舟的勇氣,令漢軍士兵們不由得心生幾分寒意。田晏不時給士兵們鼓舞士氣,跟隨段熲多年的田晏深知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激勵部下是何等重要的事情。羌人傾巢而出,田晏率軍沉著應戰,經過殊死的戰鬥,終於大破羌軍。羌軍大敗,潰不成軍,向東逃到射虎谷。
羌人深知段熲的大軍很快就會殺到這裡,便派重兵把守住山谷中重要的進出口,嚴陣以待。段熲偵察地形之後,決心在這裡將東羌力量一網打盡。為了防止羌人在潰敗之後繼續逃竄,段熲派出一千人砍伐樹木,結為柵欄,構建一條長四十里、寬二十步的封鎖線,同時派手下悍將田晏、夏育率七千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乘天黑之際,在射虎谷西側,銜枚登山,這支軍隊的戰術水平真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如此規模的軍事行動,羌人竟然毫無知覺。
田晏、夏育率軍攀上山嶺後,立即安營紮寨,挖掘壕溝,構築防禦工事,這裡距離羌人大本營僅有一里之遙。田晏得手之後,段熲再派司馬張愷領三千人,從東面攀登,這次行蹤敗露,羌人立即加強戒備,結果發現了田晏、夏育的潛伏兵團。
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