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伊迪絲帶著醫生返回時,威爾遜已穿得整整齊齊,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左嘴角就流出口水。醫生堅決要他休息,但他不聽:&ldo;我必須繼續幹。要是取消計劃,洛奇那一夥人就會說我臨陣脫逃,失敗了。盟約就保不住了。&rdo;他想走,可是左半邊身子突然麻木,左腿和左臂都動不了。臉的左側凹了下去,口齒不清。醫生告訴威爾遜:&ldo;我們必須考慮的,是你的性命。&rdo;
醫生給白宮發了電報:&ldo;即返華盛頓。切勿驚慌。&rdo;他告訴記者們,總統因病取消下幾站之行。專列疾駛返回首都。
第二天,報紙上說威爾遜&ldo;神經崩潰&rdo;。白宮發訊息說總統需要休息。《紐約時報》三天後報導說威爾遜只是神經疲憊,已稍有好轉。只有與總統親密接觸的幾個人才知道問題比這嚴重得多。
醫生們希望總統休息幾天會好轉。可是回白宮後一星期,威爾遜已癱在床上了。這是一次嚴重中風,身體左側完全癱瘓。
有6個星期,威爾遜說不了話。右眼只能半睜開,一次只能看幾行字,無法正常理解事物,偏執,愛發脾氣。威爾遜重病臥床,他的國聯計劃也癱瘓在參議院裡了。
但是外面的人不瞭解威爾遜的病情。他的妻子和醫生們決定對他的病情保密,因為擔心病人會被解除總統職務。威爾遜似乎並未意識到自己病重,他堅持認為沒有什麼問題。
洛奇將威爾遜的國聯計劃提交參議院表決,對文字做了一些修改,但未影響到它的基本精神。假如威爾遜是身體健康的話,他會看到這一點,從而會讓民主黨參議員投贊成票,使盟約得以透過。可是威爾遜對民主黨參議員說不許有任何修改。於是民主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國聯盟約也就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公眾反應非常強烈,參議院迫於政治壓力,再次就盟約進行表決。但威爾遜仍堅持不得有任何修改,他的支持者又只好投反對票。結果盟約仍未得到所需要的1/3多數,這一次只差7票。洛奇歡慶他對威爾遜的勝利,可是他不知道被他鬥敗的,是一個已難以理智思考問題的病人。
這時,1920年的總統競選已啟動。威爾遜不瞭解自己的病情,想要史無前例地競選三連任。公眾並不知道總統有病,倒是很有可能讓他以壓倒多數票重返白宮。但是他的妻子和顧問們大量做工作,不讓他得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沃倫&iddot;哈定最後當選為總統,他為人和善,但對國聯沒有興趣。儘管公眾反覆呼籲重新考慮國聯問題,但它始終未再付表決。
國聯盟約未獲透過,其後果恰如威爾遜所預見:一代人時間後就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500萬人喪生。當年倘若威爾遜身心健康,這場災難也許會得以防止。
威爾遜逝世於1924年2月3日,直到最後,他仍然相信他主張的原則會最終實現,國際聯盟總會建立。在威爾遜葬禮之前,他的妻子發現葬禮參加者名單上有亨利&iddot;卡博特&iddot;洛奇。她給洛奇去信:&ldo;你若在場,你會感到尷尬,我也不會歡迎。&rdo;洛奇遂未到場。
威爾遜因提出了和平計劃和設計了國聯,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和平計劃沒有實現,國聯則未能擔負起其使命。但他死後20年,他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會,美國倡議成立了聯合國,並且在美國邀請之下,聯合國將總部設在了紐約。
第九章 直接向民眾說話(6)
附錄
伍德羅&iddot;威爾遜總統 1918年1月8日
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關於&ldo;十四點&rdo;和平綱領的講話此講話(節譯)
同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