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2 頁)
什麼要給一個高三生,講我給初三生準備的課堂小故事呢。
「哈伯是個猶太人,出生在染料商人家庭,因為受染料這個環境影響,從小就醉心化學。
他是個天才。考上了德國皇家工業大學,19歲就博士畢業,28歲當上大學講師,34歲就是『威廉物理化學及電化學研究所』所長,這裡的『威廉』就是當時的德皇。
我們都知道種植作物需要施肥嘛,在他之前人類只能使用天然氮肥。你懂的,就是粑粑。
但是當時世界人口激增,糧食已經很不夠了。這樣下去,地球可能會迎來□□時代。這種時候,哈伯用這個化學方程式,合成了氨,完成了人工固氮,成功製備了氮肥。」
我說著把黑板上的兩個化學方程式圈起來:「當時人們對哈伯感恩戴德。因為是由氣體製備肥料,所以人們稱呼他為『用空氣製作麵包的聖人』。」
「但是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塞拉耶佛事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英國人切斷了德國從智利進口硝石的通道。人們紛紛預測,由於德國缺乏硝石,無法製作大量炸彈,所以戰爭會很快結束。聖誕節前,戰士們也許就能回家。
然而德國方面立刻用哈伯合成的氨,人工合成了硝石,大戰繼續延續。
同時,軍方與哈伯商議,要發明能夠更快結束戰爭的強力武器,這就提到我們下一題主要考察的物質了——綠氣。綠氣早在鍊金術時代就已經被化學家舍勒發現,在成功製備綠氣的一瞬間,舍勒的肺部就受到了這種氣體的傷害。一百多年過去,從未有人想過用這一氣體做壞事,但哈伯想到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