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慈禧不僅能夠把朝廷的大員都拉攏過來,也能把地方官吏聚攏在皇室周圍,這體現了她的智慧和才幹。在太平天國時期,李鴻章為自己贏得了聲名。因為在最後消滅太平軍的過程中有功,他得以加官晉爵。從那時起,慈禧太后一直給他最高的榮譽和權力,並將他安置在京城周圍,以便能隨時調遣。在長達二十四年的時間裡,他一直任直隸總督,統帥著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訓練有素、最龐大的軍隊。但是就在同時,他也發現有人在密切跟蹤他,以防他有任何造反的企圖,他的侄子也被留在北京作為他行為是否端正的人質。每當他達到權力的頂峰,或者是他被外國當權者宴請之際,他的黃袍馬褂及花翎頂戴就會被不溫不火,但又十分堅決地拿掉,以提醒他北京城裡還有更有權勢的人物,離開了這些人,他李鴻章的政治前途就很危險了。
李鴻章在朝廷裡權傾一時,自然也就招致了很多政敵,其中即包括那些被他搞垮的人,那些他不想或不能提攜幫助的人,遭到他懲罰或被他削職的人,還有那些嫉妒他的人。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時,慈禧太后賞給天津海關稅務司德國人德璀林頭品頂戴,任命他為代表赴日求和。日本內閣大臣伊藤博文嫌他權力太小,拒不接見,只讓侄子跟他打了個照面。後來又命尚書銜總理衙門大臣、戶部侍郎張蔭桓到日本去求和。
日本人同樣不把他放在眼裡,聲稱如果清廷不派李鴻章為欽差大臣,日本就不會和中國議和,這主要是因為李鴻章本人在清廷的影響以及他在老百姓中所享有的威望。田貝上校說:&ldo;我們都知道他是怎樣去和日本人談判的。一個日本狂熱主義分子用手槍擊中了他的臉部,正打在左眼下,雖傷勢不重,但流血很多。李鴻章當場暈倒在地,傷疤一直留到他死的那一天。我們也都知道他怎樣從這次受傷中恢復過來。要不是被刺客擊傷,李鴻章或許能簽一個對清廷更有利的和約。&rdo;正如田貝上校所說,李鴻章回國後大難不死,原因在於他和慈禧太后良好的個人關係。因為這個和約,他回國後遭到全國上下一片譴責,而日本人卻除李鴻章以外,不接受其他人做清廷的使臣。
1896年他受命出使沙俄,赴莫斯科參加沙皇的加冕慶典,然後環遊世界。李鴻章每到一個國家都受到熱情的款待,中國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一個政治家或親王受到這種禮遇。他啟程之前,根據他的要求,我託人為他畫了一把圓扇,上面一邊是東半球,一邊是西半球,所有他將經由的航海線和鐵路線都清楚地標了出來,所有他將訪問的城市和港口也都清清楚楚地標了出來。他還與格拉德斯通在一起合影,被西方人稱為&ldo;東方的俾斯麥&rdo;。但是他一回到北京,清廷也許僅僅是因為妒忌他的風光,上上下下都把他看成是&ldo;死火山&rdo;。
慈禧太后邀他到頤和園遊園。太監帶他在頤和園內遊覽,還侍候以香茶和大煙,然後把他領進只有慈禧太后才能進入的一個亭子,接著就向刑部報告,並準備以此治李鴻章的罪。這樣,這個清朝皇帝和皇室如此青睞和倚重,各國皇帝元首如此盛情款待,美國政府花費三萬美元之巨盛情招待過的清廷重臣,再一次被剝去了黃袍馬褂和花翎,並罰去了他作為外務部成員半年的薪水,也就是四十五兩銀子或三十五兩金子。當時北京還有一種說法,說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從中說情,李鴻章肯定會被關進監獄或蒙受更大的羞辱。
在慈禧太后整個攝政時期,只有兩個人擔任過軍機處行走之職,一個是恭親王,另外一個是慶親王。恭親王曾多次被降級,各種榮耀的頭銜也多次被剝奪,慶親王卻在&ldo;滾動的木頭&rdo;上站了多年,當初他所得到的各種頭銜一個也沒丟。和慶親王一樣的還有張之洞、劉坤一和王文韶,這三位總督和軍機大臣在慈禧太后攝政時期一直擔任要職,但是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