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新的夥伴(2/6)(第1/2 頁)
雖說二八大槓這玩意不吃油,但吃體力阿。
胡牧之想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暫時先放棄買代步工具的想法。
就在胡牧之離開腳踏車市場,朝著琉璃廠而去的路,他發現了一個寫著專賣二手摩托車的店鋪。
店鋪不大,只有兩間店面,但是門口停著不少摩托車。
胡牧之的目光一下就被其中幾輛軍綠色,還帶挎斗的摩托車給吸引。
這挎斗的摩托車有著明亮的大燈,簡約的外飾,流暢的曲線,圓潤的後墊和修長的車架。
胡牧之知道,這種帶挎斗的摩托車,又叫邊三輪摩托車,顧名思義就是額外挎帶一個邊斗的摩托車。
這種給雙輪車加一個邊斗的概念起源得非常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邊鬥就已經開始被廣泛運用於民用摩托車。當時汽車即便在發達國家也是相對昂貴的物件兒。
因此,挎鬥摩托這種勉強具備汽車基本功能的交通工具一度相當流行。
但將挎鬥摩托真正推向歷史高潮並賦予其性格標籤的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二戰中,挎鬥摩托由於其良好的透過性、較低的成本和相較二輪摩托車更強的運輸性備受各交戰國軍隊青睞。
而龍國真正第一款國產製式、也是最經典的挎鬥摩托就是長江750。
正是胡牧之現在看到的那幾輛。
這種挎鬥摩托最早是在龍國軍隊服役的。
在這個道路情況不甚良好、人民經濟水平普遍不高、小轎車還是奢侈品的時代,挎子以其較親民的價格、簡單靈活的駕駛方式、優秀的透過效能以及相對普通摩托更大的載量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雖然挎鬥摩托是個相當大的家族,但在龍國,長江750很大程度就是挎子的代名詞。
但它的春天並不長。90年代中後期,隨著小轎車開始進入普通家庭,挎子們原本的優點變得不值一提,而它的缺點卻被放得更大了,因此,挎子曾一度銷聲匿跡。
胡牧之這就走近仔細看了看,車子面的銘牌清晰的寫著該車的出廠日期和出廠廠家。
1985年洪都機械廠生產。
要知道,龍國第一枚海防導彈遊一號就是這家機械廠製造的,軍工企業,質量肯定有保障。
胡牧之看了看門口沒人,這就開口喊了一句:“老闆在嗎?”
隨著話音落下沒多久,從屋內走出一個年約三十五六,留著一頭板寸,身形健碩的男子。
“小兄弟,買車?”健碩男子反問了一句。
“對。”胡牧之點點頭,指了指身旁的一輛侉子車,問道:“老闆,這多少一輛。”
“小兄弟好眼光。”健碩男子淡笑道:“別看這車年份有些久了,但以前都是在部隊服役的,去年部隊換裝,大批的侉子車被置換成轎車,我看著挺新的,就收十多輛。”
“當時一輛花了一千,你要的話,我一千一賣你了。”
雖然不清楚健碩男子說的是真是假,但這價格胡牧之完全可以接受。
不同於普通摩托車會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貶值,但是這侉子車,只要儲存得當,未來還能升值。
“車子能正常啟動行駛吧?”胡牧之問道。
“那肯定能阿,而且一點毛病沒有。”健碩男子信誓旦旦的保證道:“不信我去給你拿鑰匙。”
說著,健碩男子回到屋內,取出一串鑰匙。
最後挑出一把,一插一扭。
發動機的轟鳴聲頓時響起。
“怎麼樣?沒騙你吧?”健碩男子開口道。
“還行,就是價格方面能不能在便宜一點?”胡牧之道。
健碩男子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