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吳瀚海的謝禮(第1/2 頁)
“胡小兄弟,能否借一步說話?”吳瀚海試探性的問道。
“行。”對於吳瀚海的要求,胡牧之也沒拒絕。
這就跟著吳瀚海來到了二樓一個沒人的包廂。
將門關好之後,吳瀚海十分熱情的示意胡牧之坐下。
待胡牧之坐下之後,吳瀚海這才問道:“胡小兄弟,能跟我仔細說說,你是如何看出這不是宣德瓷的嗎?”
胡牧之點點頭,緩緩開口道:“清朝一直流行著仿古之風,其中仿製明朝的瓷器佔了很大的比重,甚至皇帝在慶典有時也會拿出這些仿製瓷器。”
“且清朝仿製的瓷器,大多十分精美,有時連專業人士也會“打眼”。”
“所以這就需要從年款來辨別。”
吳瀚海仔細聽著。
“年款出現以青花楷題寫就是從明宣德開始的,題於青花框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
“成為以後明代歷朝乃至清代題寫年款的主要形式。”
“而宣德瓷器的施釉方法與清代吹釉方法不一樣。”
“故釉顯得肥潤,在器底部因釉積厚實,釉中含鐵量增大,釉色泛青,釉中氣泡較多,青花暈散,使得框圈與字有朦朧感。”
“不僅如此,青花粗細濃淡約顯不一,首尾筆鋒搭界,青花筆觸有色重線疊痕跡。”
“圈中六字雙行若以中心線下左右分割,”
“‘大’‘明’‘德’‘年’四字相比‘宣’‘制’兩字擠在半部,”
“字跡下留圈內空白比半部多,顯得緊湊下舒展。”
“吳先生,你現在在看看這件瓷碗,有沒有這個特點。”
吳瀚海聞言,這就仔細看了起來,發現手這個瓷碗雙圈青花粗細濃淡一致,首尾無明顯的接筆痕跡,當即搖了搖頭,表示沒有。
“如果我們牢牢記住各個朝代款識最典型的書寫青料或彩料的深淺、浮沉的呈色變化,和其習慣性寫法以及款識的內容、排列格式、字型結構的演變規律,”
“便可以結合器物本身的年代特徵,來分辨是否後朝仿前朝,”
聽完了胡牧之的講述,吳瀚海陷入了沉思,這是在消化胡牧之的這些話。
好半響後,才開口道:“胡小兄弟,今兒跟你算是學到了。”
“吳先生客氣。”胡牧之搖了搖頭,這就準備告辭。
只見吳瀚海突然取下手的乾隆工綠扳指扳指,遞給了胡牧之。
“吳先生,這是?”胡牧之不解道。
“胡小兄弟,剛剛要不是你,我現在已經花了十八萬買下這件所謂的宣德瓷了,可以說,你讓我少損失了十幾萬,這綠扳指是我一點小心意,你務必要收下。”吳瀚海說著,便是將綠扳指強賽到了胡牧之的手。
看著手中的綠扳指,胡牧之表情變得有些古怪,這才剛賣給你了,你就又給我送回來了。
說實話,比起綠扳指,胡牧之更希望吳瀚海表達謝意的方式是直接給錢。
雖然給錢很俗,但胡牧之就是一個俗人。
況且,自己拿了這綠扳指還是要轉手賣掉的,總不可能再次賣給吳瀚海吧?
這尼瑪也太操蛋了?
“對了,還有這個,你也務必收下。”吳瀚海從口袋裡取出一張卡片。
不是紙質名片,而是一張塑膠卡片。
面還有大大的三個英文字母:vip。
“這是本店的貴賓卡。”吳瀚海淡笑道:“以後你來協利茶莊,費用全免。”
胡牧之從小就受過教育,所以很清楚的明白,這時候,客套話是不能省的,連連擺手道:“吳先生,無功不受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