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端硯(第1/2 頁)
“王羲之的草書筆法?這能力也太逆天了。”
胡牧之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自己此刻的激動之情了。
作為書法集大成者的書聖王羲之,草書非常了得。
他在草書方面的建樹,並不是舊體的章草,而是新興的今草。
後人肯定的、崇拜的,就是他增損古法、裁成一體、變古制今的今草。
王羲之的今草書,是在揚棄張芝的章草書過程中生成的。
與張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轉靈動,點畫放縱,筆勢流暢遒逸。
雖然王羲之筆勢的連屬飛移多體現在一字之內,但其所呈現的,是神采的貫通,而非形式的連屬,被唐太宗稱之為。
‘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
章草書體字字獨立的形態與今草書體流暢縱逸的筆勢,這看似不協調的兩端,在王羲之的今草書中得到了融匯貫通,別出新貌。
現在的胡牧之就一個想法,揮筆灑墨。
只是,一個難題擺在了胡牧之面前。
自己手頭別說毛筆和硯臺,就連一張宣紙都沒有。
本來胡牧之想著現在就出去買,但是買這種文房四寶的商鋪,這會都歇業了。
無奈的胡牧之只能暫時放棄這個想法,等明天去琉璃廠文物店或者晚去潘家窯看看。
原本,胡牧之是想好好睡一覺,養足精神晚去潘家窯的,只是那激動的心情讓胡牧之怎麼也睡不著。
睡不著乾脆不睡了。
一直等到11點半,胡牧之便是離開了大雜院。
今晚的目標很明確,毛筆和硯臺。
有了目標,胡牧之這逛攤速度就快了。
每個攤位掃一眼,沒看到自己需要的物件,便是轉戰下一個攤位。
一連看了五十多個攤位,終於在一個攤位發現了一個硯臺。
胡牧之這就手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方硯臺長十厘米左右,寬15厘米的樣子,厚度也是達到了2厘米,
硯刻有荷花、荷葉,整體線條十分流暢。
而且這硯臺石質嬌嫩細膩,體重輕,不僅滋潤、堅實,紋路還嚴密。
雖然東西有點新,像是民國時期的樣子,但這硯臺的材質不錯,是一枚端硯。
端硯又名端溪硯,龍國四大名硯之一,與洮硯、歙硯、澄泥硯齊名。
端硯的特點在於研墨的時候出墨快還不容易幹,用端硯研磨出來的墨寫出來的字型顏色不容易出現變色和褪色的情況。
在夏天的時候只要把手按在端硯的中心都會出現水氣,呵一口氣,就能研磨,即使在冬天,使用端硯也不會出現結冰的情況。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唐代的端硯大多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面基本沒有紋飾,硯形也較為單調,以箕形硯、八稜形、長方形較為常見。
到了重文輕武的宋代,端硯的發展達到了高峰。
文人墨客熱衷於鑑賞、收藏和研究端硯,使這一時期的端硯兼具實用與欣賞價值,硯形硯式與唐代相比更為豐富。
元代歷時不足百年,端硯製作承襲宋制,裝飾簡單樸拙,刀法粗獷渾厚,多無精雕細琢,呈現出簡樸實用的特點。
明代端硯的硯形硯式更加豐富,在唐宋的基礎發展和創新,創造了更多的硯形硯式,如風字硯、荷花長方硯、蟬形硯、琴式硯等。
清代端硯製作在明代的基礎繼續發展,制硯工藝更加精緻細膩,硯形硯式也更為豐富,使得制硯巧匠名噪一時,藏硯名家蜚聲後世,端硯工藝達到了頂峰。
民國時期,國運衰微,端溪名坑荒廢停採,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