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黑風寨來襲(第1/3 頁)
長安城詳細規劃落地,後續只需要按圖落子便成。
當然工程量也非常浩大。
“這次大掃蕩,預計可為領地新增一萬人口,刨除城衛旅擠佔的三千兩百人口名額,剩下的,你準備怎麼安排?”唐景問鄔先生。
“我是這麼想的。”
鄔先生也不怵,笑著說道:“大掃蕩之後,梅洛河以南,灰水河以東的近千平方公里土地,實質上已經全都納入到領地的治理範圍之內。”
從長安城外城牆的建設就可知,《星界》自有一套智慧演算法。
並不反對領地面積超出界限之外。
“這已經是相當於一箇中等縣域的規模,如果僅僅只是建設長安城,或者在城郊建兩三座附屬村落,可就太浪費土地了。”
“三角洲地帶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不發展農耕也屬實是浪費。”
“我的建議是,完全可以在長安城郊外,整個縣域範圍之內,規劃建設幾十座,甚至是上百座的附屬村落。”
“讓農民自行開墾耕地,種植糧食作物,安居樂業。”
以古代的科技水平,村落一級完全可以實行村民自治,只需要幫忙建設民居,發放農具、口糧以及種子,其他基本就不用管。
等到糧食成熟,再派一名稅吏下村,就能將糧食收上來。
治理成本其實是很低的。
“可以。”
唐景同意了鄔先生的建議。
算算時間,現在已經是二月中旬,等到村落建成,加上開墾耕地,差不多就要拖到三月底,正好趕上了春播。
錯過這一輪春播,可就至少要等半年。
長安城想要真正的“長治久安”,在糧食這一塊,就不可能百分百完全依賴外部採購,誰知道市場什麼時候會被取消?
領地自行保有一定規模的耕地,顯然是最為穩妥的。
要守住耕地紅線嘛。
“除了大批次建設附屬村落,剩下的壯勞力,主要還是向建築隊傾斜。”
鄔先生繼續彙報。
“磚窯、瓦窯、石灰窯已經陸續投產,也在城郊順利發現了石灰石礦,外城建設可以邁入快車道,建築隊急需增加人手。”
“是啊。”
唐景頷首,“有了梧桐樹,才能招來金鳳凰。”
長安城想要吸引大量玩家入駐,光建個外城牆指定不行,內部建設也要跟上,最終是要建成一座設施齊備的繁華之都。
一邊是繁華大都,一邊是破舊小鎮。
選哪個?
有了對比,不愁人才不來。
從鄔先生的彙報中,唐景也察覺到一點,那就是長安城目前的產業還很單薄,無法支撐起更多的人口在城內工作、生活。
所以才要向附屬村落、建築隊導流。
想要維持後續的人口增長,尋找新的產業落地,便成了當務之急。
但這並不容易。
以紡織業為例,一切發展的源頭取決於織布,絲綢需要發展配套的養蠶業,棉布需要棉花,麻布也需要種植黃麻等作物。
沒有配套的農業,紡織業就是空中樓閣。
領主們即便是進入村落階段,也會優先考慮種植糧食作物,先解決餓肚子的問題,之後才會考慮種植棉花、黃麻等經濟作物。
長安就是想在市場上大規模採購,也是不行的。
釀醋、製糖、菸草、製茶、榨油以及豆製品等副食品加工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穩定的原材料採購渠道,就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轉。
唯一可行的。
就是冶煉、木製品加工等行當,也會是長安城之後發展的重點。
兩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