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1/4 頁)
�噠匠∩喜ň�災諾難沽ΑH綣�湃尾ň��呈鼐�蚨�防虢�溝戮�巖員Vぴ諼韉髑白飛喜⒓咼鷲庵�12萬人的部隊,況且法軍9日的行動明顯是針對8日德軍夜抵華沙一事。正是出於這一初衷,德軍才將準備東撤的波軍又堵回了華沙,並放棄了迅速攻克華沙的勝利,轉而向東以求殲滅更多波軍及其新建兵團,為最終勝利奠定基礎。
果然幾天後,1939年9月12日,根據英法最高層的指示,法軍的進攻行動停止。1939年9月13日,德軍兵臨佈列斯特要塞。這次德軍一反前次在華沙的圍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經過4天攻堅,力克該城,隨後形成了將波軍在布格河以西部隊全部合圍。
在攻克要塞過程中,為了防止法軍再次發起進攻和因華沙波軍的牽制導致進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軍於1939年9月15日請求蘇聯出兵。這個請求正中斯大林同志的下懷,2天后即1939年9月17日,蘇聯白俄羅斯方面軍(下轄第3、4、10、11集團軍以及騎兵機械化叢集和第23獨立步兵軍)與烏克蘭方面軍(下轄第5、6、12集團軍)分別在科瓦廖夫和鐵木辛哥指揮下開進波蘭東部。這個行動,立刻將佈列斯特以東30餘萬波軍牽制並吸引過去,使得德軍也迅速攻克了該要塞。
當然,德軍請求蘇聯出兵的另一個原因也同華沙之戰有關。由於華沙波軍的牽制,使德軍難以攻克佈列斯特。而且從這一戰鬥中德軍也敏銳的洞察到進攻波蘭東部的困難:波蘭東部此時波軍尚有30餘萬人,而且波蘭東部南北距離比波蘭西部長得多,繼續向東推進勢必大大拉長戰線,而德軍總兵力不足,不僅難以迅速殲滅波軍殘部,而且因距離西線越來越遠又會造成無法及時大量的部隊西調。顯然,請蘇聯出兵相助為上策。
當9月17日波蘭東部戰鬥結束後,雙方議定了一條分界線,而德軍也隨即向華沙發起總攻並很快攻陷該城。這充分說明德軍將華沙波軍留在戰役後期解決並不是真正處於兵力不足或者波軍實力較強大,而是為了更多殲滅波軍有生力量和便於西調。正是因此獲得的10多天時間裡,使得德軍殲滅了華沙以東布格河以西波軍主力,取得了對波軍的巨大優勢。這樣即便西線有事主力部隊西調,剩餘的軍隊也能從容應對殘存波軍,基本解除了兩線作戰的危險。否則,德軍可能無法殲滅波軍主力,也不能防止法軍一旦大規模進攻後被波法兩軍夾擊的嚴重後果了。
從歷史上的華沙戰役分析,德軍的部署也是完全正確的,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出現李默這個“攪屎棍”,在基本解除德國兩面作戰的情況下,用兩天的時間就連續突破波軍的幾道防線,兵臨華沙城下,當然這有李默想借著波蘭戰役檢驗部隊的因素在裡面,另外的一個因素就是李默的私心了,因為李默還需要戰功來身居高位,同時這個戰略也是希特勒安排的,李默只不過是執行而已。
……
第233章 兵臨城下(下)
德國第十五機械化軍環形防禦陣地的指揮部內,依然燈火通明,此時已經是9月9日晚上,比歷史上整整提前了四天到達華沙,賴歇瑙上將和斯圖姆中將在一邊交談,而李默與隆美爾也在輕聲地交談,兩人的手上不在是鉛筆,而是一塊麵包,和一杯茶葉開水,一口麵包一口茶水地解決著食物。
現在整個第十五機械化軍已經在華沙外面停頓了下來,也不去進攻近在尺尺的華沙城,也不去管那些從華沙城東面逃跑的軍隊和難民,出現這樣的情況,到不是第十五機械化軍不想去攻打華沙,而是希特勒為了穩住英法,做出的戰術安排,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同樣戰爭必須為政治服務,這是必然的。
而英法在得知德國停止進攻波蘭首都後,也立即停止了試探性進攻,所有法軍和少量英軍都縮回了“烏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