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窩闊臺的武器室(第4/5 頁)
海不認識的異形種族的身體部件被當作紀念品掛在了牆上,如此熱愛保留敵人的身體材料,可能是源自於巧格里斯文化裡的某些戰鬥習俗。
也說明窩闊臺確實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了。
傅靑海對異形分類學興趣不大,更吸引他的是武器室裡的其他東西。
角落裡零零碎碎的護甲打磨粉,保養油,纖維抹布,武器架上各種型號的爆彈槍、動力錘,以及——
一整套完整的MK4極限型動力盔甲。
“嘖嘖嘖……”傅靑海伸手撫摸著這套打磨精細保養得當的標準動力盔甲,嘴裡嘖嘖有聲。
作為戰錘40K宇宙的主角,星際戰士的標準裝備——動力盔甲的外形是非常有辨識度的。
首先是兩個碩大無朋的肩甲,這可以算作星際戰士動力盔甲的標誌物了,這讓身著動力盔甲的星際戰士看起來非常的寬大魁梧,而寬大的肩甲甲面也是星際戰士們繪製自身軍團特色塗裝和標誌的地方。
肩甲這麼大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厚厚的陶鋼層以外,肩甲下包裹內建的各種伺服系統也是動力盔甲正常執行的關鍵。
對比其他科幻類IP的盔甲,首先強調防禦的戰錘40K動力盔甲,外形相比於鋼鐵俠、蝙蝠俠等等的那些貼身戰甲來說,無疑是有一點臃腫的,這也是很多愛好者把星際戰士戲稱為“罐頭”的原因。
但是和猙獰龐大的外形相反的是,身著動力盔甲的星際戰士並不笨拙,相反動力盔甲使得敏捷程度本就遠遠強於凡人的星際戰士們更為靈活和快速。
由陶鋼和塑鋼製造的強大動力盔甲可以保證星際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向著敵人前進。
這種悍勇無畏的特性,導致在大遠征收復人類故土的期間,很多失落人類文明的軍隊,在面對星際戰士的突進時直接崩潰。
畢竟沒有人能和刀槍不入的敵人戰鬥。
圓頂頭盔:雙眼式目鏡,呼吸格柵斜向對稱排列,面部向外突出。
動力揹包:排氣口為圓球形,噴口向後,此設計意在使星際戰士在無重力環境中起到平衡穩定和推進的作用。
臂甲、腿甲、胸腹甲的設計相比前幾代動力盔甲而言,線條更加簡潔流暢,取消了板甲的層層堆疊,護甲更加一體化,外露的纜線更少了,鉚釘幾乎沒有。
MK4第四代動力盔甲可以稱之為這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新一代戰甲。
MK1雷霆型是地球大氣層內戰爭的原初動力盔甲;MK2遠征型是第一款全封閉整合化盔甲,針對大遠征設計,實際使用下來還是有諸多不足;MK3鋼鐵型只是在MK2的基礎上犧牲機動性強化了防禦力,針對個別擅長防守的軍團,或者軍團內的攻堅特種單位,整體改動不大;而MK4極限型才是火星的機械神教吸取前幾代動力盔甲的經驗教訓,融合了新徵服世界的各種科技,最終最佳化而來的新一代戰甲。
MK4剛剛推出就趕上了荷魯斯之亂,在叛亂的謀劃期,荷魯斯就利用自己戰帥的權力,命令這款戰甲優先裝備有潛在叛亂意圖的軍團,尤其是他自己的第十六軍團荷魯斯之子,導致在大叛亂初期你很難在忠誠軍團裡看到完整的一套MK4極限型動力盔甲。
更多的是東拼西湊加就地臨時製造的MK5異端型動力盔甲。
等等……傅靑海眯起了眼睛,窩闊臺為什麼會有最新一代的MK4型戰甲?
雖然現在不是叛亂的初期,存在繳獲的可能性,但是你這戰甲也太完整了,別人的繳獲都是東拼西湊的,MK2的胸甲拼一個MK3的腿甲配一個MK4的臂甲,自己用鉚釘焊一焊,用鎖連結一接
而你這是一整套出廠原裝貨啊。
傅靑海的疑心病起來了。
窩闊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