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4/4 頁)
荒原上纏鬥了十幾天,官軍方面兵多,又因為深入內地,加上運糧隊時常被神出鬼沒的游擊隊打劫,軍需補給漸漸不支,軍隊士氣大降,平叛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泥潭之中。
七月初,被游擊戰術蹂躪得苦不堪言的一支官軍千人隊終於在荒原中遇到了大股義軍。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雙方二話不說就開打,一千官軍與約三百義軍在荒原上對沖。
可官軍還沒衝到義軍的面前,就聽到一陣槍聲大作,陣前的數十人應聲落地,而義軍也趁官軍慌亂之機一勒韁繩,開始向後奔逃,邊逃還邊向後放槍,一些追擊的官兵被擊落馬下。官軍將領一看不對勁,就下令軍隊停止追擊,先穩住陣腳。
官軍一停下來,義軍又反撲過來,遠遠地對著官軍放槍,就像是一群討厭的蚊子追著人虰血,這種你進我退,你退我進,你疲我打,你逃我追的搞法,實在是讓人噁心,卻又無可奈何,因為義軍用的槍射程遠達四百米以上,坐下又有戰馬,再加上他們是輕裝上陣,在速度上與射程上都佔優,真是玩你沒商量。
第478章 捨得(十三)
南洲正在鬧哥命,大小東號終於離開檀香山群島,向東跨過茫茫太平洋,最終抵達一片美麗的新世界。而太平洋果然不負其名,大小東號在海上航行這麼久,一直和風靜lang,沒有遇到什麼風險。
大東洲的地形比較奇特,東西兩邊是高山,中間才是平原,特別是西部沿海地區,有一座被命名為定西嶺的大山脈,這座山脈從北向南綿延整個大東洲,擋住了東進平原地區的陸路線,可以說,大東洲的西海岸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登陸點。
正是鑑於有大山脈阻隔,萬磊在選取登陸點一事上十分用心,將過對沿海地貌、氣候、自然資源與礦產資源等諸多條件的綜合考察,終於在六月末決定把登陸點定在大東洲南部地區。
其實,大東洲的命名是萬磊一個人敲定的,而他也把大東洲大致分成十二個分割槽,以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和大學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冠命,而大東洲南部的大片區域被定名為仁州,仁州西北部那一片狹長的沿海地帶被定名為義洲。
大小東號的旅客並非都在仁洲上岸,萬磊為了兌現對原琉球國王武寧的承諾,把義州交給了從原琉球國的隨行者去開發,武寧得到了這一片比琉球群島大無數倍的領地,自然笑得合不攏嘴。
而義州雖然多山少平原,不過盛產黃金,還有廣袤的森林,實在是一片寶地。萬磊如此守信重諾,這讓武寧更加心悅誠服。
相比於有金礦的義州,仁州更優,仁州不但有大量金銀銅等貴重金屬,還有鐵礦、煤和石油等重要資源,是發展重工業的理想地。再加上仁洲的地勢相對比較低平,在東北部還有進入大東洲腹地的一條大通道,地理位置更佳。
仁州雖然百般好,不過這裡是有主的,有很多城邦(部落)型的國家,其中比較大的城邦有阿茲特克、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這三個城邦還組成了一個以阿茲特克為首的聯盟,控制了整個仁州區域。
早在數年前,大華民國派出的海上探險隊就與阿茲特克帝國開始接觸,後來還開通了海上商路,大華民國有大量白銀就是從這裡引入的。不過,自從五年前天花大瘟疫在這一地區蔓延開來之後,阿茲特克人就斷絕了與大華民國的接觸,貿易也就此中止了。
其實,五年前開始的那一場大瘟疫,萬磊不但知情,而且還與他有關,至於其中的內幕,那是大華民國的最高機密,是永不對外公開的。這一場大瘟疫不但橫掃了仁州,還蔓延到了大小東州腹地,大量土著被感染度奪去了生命,就算是大難不死,也留下了可怕的疤痕,總之很慘。
而仁州是天花病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