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2 頁)
恰好時間差不多,朝歌車頭一轉開到404。
方適和楊羽凡剛剛出門,他們倆一個在醫科大,一個在電子科大,兩個學校離得近,每天早上等楊羽凡送完妹妹去讀書後,就會一起步行到各自學校。
朝歌想著順路,捎他倆一程去學校。
楊羽凡說:「中午阿姨要做紅燒魚,小歌過來吃呀,這魚還是那天我和哥哥去水庫釣的,特別大。」
朝歌連連點頭,心想好呀好呀,他可喜歡吃魚。
車程短,沒幾分鐘方適和楊羽凡都到地方,他們一一道別,朝歌看了眼時間,超市開門時間到了。
自從家裡多養了只貓,貓糧的消耗速度就成倍增長,才買不久的貓糧又快被吃完。
朝歌直接驅車到商城買貓糧,順便到樓下生鮮超市買點蔬菜水果,和新鮮的肉類,為家裡接下里幾天的伙食做準備。
買完菜和貓糧,朝歌回家打掃衛生畫畫,一直到快中午時,才又離開家,步行到404去吃飯。
李阿姨做的紅燒魚,期待!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支援--
第104章 地久天長
魚確實很肥美, 煮了滿滿一大盆,李阿姨分了一部分來做酸菜魚,何言山可以吃, 晚上等楊雨寧回家也能吃。
小女孩還不那麼擅長吃辣。
李阿姨做魚手藝是一絕, 照理說長那麼大個的魚, 不會做的人會把魚肉做得特別老, 但是李阿姨卻能讓魚嫩滑爽口, 一口一片吃起來鮮香極了。
這手藝是李阿姨那麼多年來的經驗所成, 還是朝歌暫時比不了的。
吃完魚, 李阿姨拉著朝歌一起做醪糟。
朝歌愛吃醪糟蛋, 不過自己做醪糟的手藝卻不行, 他們家最會做醪糟的還要當屬他奶奶, 但是奶奶年紀大了, 這幾年都沒在做醪糟吃。
後來朝歌嘗到了李阿姨做的,味道不比奶奶做得差,據說這手藝還是李阿姨的媽媽傳給她的, 現在李阿姨兒子不在了, 傳承醪糟技法的責任自然落到了愛吃醪糟的朝歌身上。
朝歌來之前, 李阿姨就蒸好了糯米, 等他們吃完飯蒸好糯米晾到了合適的溫度。
李阿姨開始帶著朝歌把糯米裝缸, 拌酒粉。
「小時候啊,我外婆每年冬天, 就會帶著我和媽媽一起做醪糟, 我們三個人圍坐一圈,就像現在這樣,一起拌酒粉。然後我外婆就會給我和媽媽講,她小時候和她媽媽外婆一起做醪糟的故事。後來外婆不在了, 就我和媽媽一起年復一年地做醪糟。」李阿姨說。
「這食物,雖然歸根結底就是給我們補充能量,讓我們繼續生存下去的東西。但是人卻可以賦予美食不同的意義,這個醪糟對我的意義就是家人,是傳承。」
朝歌點點頭。
他喜歡做美食,不光光是因為自己愛吃,更多的是,他一直記得自己第一次做好飯,給家人吃的時候,父母姐弟那滿臉驚喜的表情,和吃得一點不剩的餐碟。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放學回到家,推開家門的那一瞬間。」李阿姨說,「那一刻滿鼻子飄香,我可以清楚的聞到今天晚上我媽給我做了什麼好吃的,真的是滿身疲憊都被那一刻的香味打敗。」
朝歌更用力地點頭,他也想和李阿姨分享自己的心情,但是李阿姨看不懂手語,他沒辦法幹活幹一半,拿著髒手去用手機打字。
「對了,今年家裡的桂花開得不錯,我收集了一些,拿來做成了桂花醬,還有一些打算以後用到醪糟裡,做桂花醪糟丸子,等會兒你回家的時候,帶點走。」李阿姨說。
朝歌點頭。
他們終於做完,李阿姨把那幾罐醪糟放進衣櫃交流。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