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3 頁)
這下子可亂了套了。
保守派人士和變法派人士就這樣走到一起來了,徹底混淆了兩個派別的陣營。現在已經沒人能夠弄得清楚誰是變法派,誰是保守派了。
最離奇的是,明明變法失敗了,當初反對變法最激烈的司馬光,甚至公開為王安石鳴冤。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無他,皆因這天底下的事情,最容易不過的就是指責別人的過失了,最難的就是讓你自己來幹了。王安石的變法是這也不對那也有錯,既然都不對,那你們誰能夠拿出一個既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又能讓國家庫府充實的方案來?
這個方案誰也拿不出來。
反倒是王安石的方案,大家左看右看,這不是挺合理的嗎?
既然如此,那當初數以萬計的懸樑而死的百姓又是誰逼的?
小人!
既然不能從體制上找原因,就只能歸結到人性上來了。
再好的事情,讓壞人來幹,也幹不出個好來。
經是好經,都是歪嘴和尚念壞了‐‐這話我們現在還經常聽到。
這個就是最終的結論了。
不管對錯,反正現在大家都這麼說,誰要是敢唱反調,大家罵也罵死你了。
王安石的變法,除了經濟領域之外,軍事上也攪和了進來。
時有建昌軍司理王韶,客遊陝西,訪採邊事,回京後上平戎三策,該三策大意如下:
結論:西夏可取。
對策一:欲取西夏,先取河湟。
對策二:欲取河湟,先取諸邊。
對策三:欲取諸邊,先做生意。
這邊冷不丁冒出一個西夏來,不過對於西夏我們大家並不陌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虛竹小和尚,就是和西夏公主搞到了一起,小和尚搞西夏公主的故事很好玩,不過那都是金庸先生搞怪。事實上,西夏的公主非但沒有被少林寺的小和尚搞過,相反,大宋反倒讓西夏搞得慘兮兮。
說西夏把大宋搞到慘兮兮,這話一點也不假。早在宋真宗搞澶淵之盟的時候,西夏就沒消停過,後來西夏出來一個英雄人物李元昊,改國號大夏,從此西夏人民站起來了,大宋人民鬧心的時候來臨了。幸好大宋和契丹兩家罷兵言好了,所以當時的大宋把全部精力放在應付大夏胡搞上,名臣范仲淹當年就在邊關領著大家跟西夏的兄弟們開打,還寫詞,曰:塞外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老人家想家了,想去嶽陽樓上寫&ld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o;,可是李元昊兄弟這邊沒完沒了,搞得范仲淹好不鬱悶。
李元昊善於用人,比范仲淹高一籌。曾有兩個書生混不下去了,就跑到邊關,改名為張元、李昊,故意招搖過市,想吸引范仲淹的眼球,可是范仲淹沒弄清楚他們是怎麼一回事,就沒理會。倆書生就生氣了,一生氣就跑到了西夏,還是叫張元、李昊,這一次李元昊可沒放過他們哥倆,立即封官給錢,從此之後這哥倆就死心塌地地幫著李元昊找大宋人民的麻煩。
西夏的兄弟們死纏爛打,是大宋君臣的一塊心病,所以這一次王韶上平戎三策,立即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宋神宗仔細一研究這三策,連聲叫好,就讓宰相王安石瞧瞧,王安石也沒細瞧,就看到上面有做生意的建議,也跟著連聲叫好,於是各民族兄弟就開始做生意了。
生意一做,就有了麻煩,麻煩來自於總有些兄弟太不要臉,硬跑人家地盤上去跑馬佔地,於是就吵架,吵急了就動手,搞到最後,王韶親自出馬,打進西夏,搞了個小規模的自衛反擊戰,大長了大宋人民的志氣。
但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