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3 頁)
第五次起義發生在欽州,領導人是大家都熟悉的:廣西三合會會首王和順。老王到底有辦法,只不過五天就拿下了縣城,逮到了縣令宋鼎元,然後轉戰欽州府城及靈山,和聞訊趕來彈壓的清軍展開了槍炮對射,打得不亦樂乎熱鬧非凡。
兄弟們正打得開心,卻遇到了清軍的新軍統領郭人漳,這哥們兒忽悠王和順說他是支援革命主張的,同情革命黨人的,一面忽悠一面抽冷子動手,搞得王和順叫苦不迭,率眾撤入了大山之中。再後來王和順也去了河內與革命黨人會合,不跟郭人漳那傢伙生閒氣了。
然後是第六次起義。這一次起義的規模比較大,在歷史上也較為有名,史稱鎮南關起義。
這次起義勝利後孫中山親臨戰場,對兄弟們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還有文章說孫中山先生親自用大炮把想奪回炮臺的清軍轟了個哭爹喊娘,但這就是被革命熱情激發出的想當然了,實際情況是炮臺上的大炮是絕無可能轟到清軍的。
理由很簡單,炮臺上的炮口方向是衝著越南方向的,不可能衝著國內。誰家建個炮臺把炮口衝著自己的國境,那這個建炮臺的傢伙的腦袋還不得讓大家打到神經短路啊。
而且當時的原始火炮又大又笨重,為了提高發射時的精度,修建的時候是直接和炮臺建為一體的。
所以,較具權威的史料披露,當時孫中山想盡了辦法想把這缺德的大炮轉過來,可是怎麼也做不到,孫中山一生氣,當即命令大家衝著越南轟了幾炮,把正殖民著越南的法國佬們轟得半個月醒不過神來。
但較不具權威的資料還是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孫中山親自指揮開炮把清軍轟了個稀巴爛的熱鬧場面,大家愛信哪個就信哪個吧。
臨到第七次起義,革命黨人中大佬級別的人物黃興親自出馬。
黃興在越南組織了一支兩百人的隊伍,半掛長槍,半掛短槍,由黃興親率向欽州出發,欽州那邊的守軍也是熟人,就是忽悠革命黨南軍都督王和順的郭人漳。這一次郭人漳吃了個癟,三營六百人被擊潰,而革命黨軍的人數卻增加到六百人,並繳獲長短槍枝和大量彈藥。但是郭人漳也不是吃素的,他派了千人追尾,打算要全殲革命軍,黃興採用了夜襲戰術修理郭人漳,這招如同踩到了郭人漳腳上的雞眼,讓郭人漳說不出來的難受。但這一招也搞得革命軍沒辦法再擴充人馬,很有點拿我腳上的雞眼去踩你腳上的雞眼的意思,大家都難受得想哭。結果打來打去,革命軍彈盡糧絕,於是黃興就率領大軍勝利回師‐‐又回越南去了。
前方的兄弟流血玩命,後方的兄弟也不輕鬆,前方流血打仗,打的都是錢,這些錢從哪兒來?只能從後方的兄弟那裡討弄,可後方的兄弟也不是神仙,經常因為被前方的兄弟追錢給追得要發神經。
然後就是第八次起義的情形了,開始的時候特別的爽,由黃明堂、王和順率從鎮南關撤出的兩百名革命軍人,在越南邊界渡河,一過去就遭遇了一營清軍,共五百人,這五百清軍一見革命黨人就撲了過來,抱著革命黨人又哭又啃:兄弟們,我可找到你們了,我靠我們天天惦記著起義,以後我們就跟你們一塊玩了。於是革命隊伍迅速膨脹,眨眼工夫就有了三千號人馬,聲威大振。
三千號人馬一天得吃掉多少糧食?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數目把坐鎮河內的胡漢民逼到跳腳,汪精衛‐‐當時這位老兄還沒投靠日本人,也是革命黨中的精英‐‐被攆到印度,聲言借不到錢不許回來,回不回來汪精衛倒是不計較,可是三千人的開銷數目實在不小,把汪精衛愁得直哭。估計後來汪精衛說什麼也不幹後方籌款的活兒了,哭著喊著要去搞刺殺,就是被這個活兒給刺激的,太難搞了,真不是人幹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