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三清宮最清閒的便是墨非,梅老諸人了。每日裡煮水烹茶,彈琴論道,極是愜意。道在自然之中,只要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山水清暉,花鳥蟲魚,無不含有道之真意。
當然,這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領會的,只有自身精神境界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氣和容眾,心靜如空,方然能夠有此體悟。
客房小院的竹蔭之下,墨非和梅老各執一色,丁丁敲棋。
儒雅青年,老發老翁,修竹翠林,旁邊俯臥的雪白仙鶴,組合成了一幅極具意境的畫卷。那種閒適空靈,無拘無束的氣氛,與道家之逍遙真意頗為契合。一時間,這方小小的院落彷彿超絕了世俗。
梅老落下一子,笑道:“《思玄賦》中有云‘超逾騰躍絕世俗,天不可階仙夫稀’。世俗文人想象中的仙道中人,都是清冷孤寂,高高在上,與世俗相絕,仰首吸朝霞。
卻不知仙也是人,仙由人成,終究還是人。只不過是看破了虛妄迷障,認清本我。返本歸元方是真仙。
這些時日,與墨道兄相處,更是令老朽領悟到了身心清淨即道場,只要自身無慾無求,便是紅塵鬧市也是極樂仙鄉。”
墨非啪,落下一子,笑道:“梅老,你又輸了。”卻是墨非棋高一著,已然連勝數局。
君子有四藝,琴、棋、書、畫。墨非前世,出生於詩禮之家,自然對這四藝有所涉獵和研究,對於棋道並不陌生。
便是後來在天台山玉霄觀中修道,閒暇之時,也是時常琢磨這棋術,偶爾也會與觀中諸人對弈。
別小看這小小的黑白棋子,小棋盤卻有大天地,蘊含了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含,是華夏文化與文名的體現。先秦時《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也在《博物志》也言“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可見其歷史之久遠。
而仙道中人也偏愛下棋,《列仙傳》就有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晉朝時有一個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石室山打柴。看到兩個老者在溪邊的大石上下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駐足觀看。老者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看了多時,老者說“你該回家了 ;”,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斧柄已然腐爛了。回到家中,這才發現,世上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王質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山中方一日,人間已百年。
可見,圍棋,在中國有些悠久的歷史,受到眾多人的喜歡,得以傳承至今。梅老爺子作為天水大學的中文系教授,酷愛傳統文化,對於這古時的君子四藝也有所研究,雖說還算不上是此道中的高手,但是在這個傳統文化式微的時代,也算是難得了。
梅老爺子,搖搖頭,笑道:“和你下棋,真是一件倍受打擊的事情啊。墨道友棋藝之高,怕是當世無有敵手。”
“對弈也是修道,就如梅老所言,身心清淨即是仙鄉淨土,對弈中,也能領悟道之真意,於不知不覺中,便自然而然淨心澄慮,身心清淨,於我等而言,便是由棋道中入了仙鄉。”
小院之中,墨非與梅老收了石桌上棋盤,早有侍立在一旁的小道童倒上茶水,一時間小院中茶香四溢,在二人緩緩的話語中,似乎更加的寧靜清幽。
竹影搖曳中,那隻雪白的仙鶴突然發出一聲清鳴,抖了抖翎羽,對著墨非點了點頭,便舞動翅膀,騰空而起。
ps:
君子四藝並非儒家六藝
第 179 章 山中靈物,圍坐而食之
墨非幾句話,便妥善了處理此事。眾人便也不回客堂之中,悠然的圍坐在石桌旁邊,喝茶聊天,坐而論道。
碧桃見師兄和老道士許信友、梅老三個人,一幅談興很濃的樣子,就很自覺的站在一邊,負責斟茶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