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林月也玩了一次跑馬圈地(第1/3 頁)
在陵城待了好幾天,兵分兩路,一路是陶學奎與他的師弟張成商議煤炭集團的財務管理。
張成是陵城人,也是做財務的賬房先生,這次到陵城,陶學奎負責選拔和考察賬房先生,賬房先生做賬的能力和作人的人品都很重要,陶學奎推薦了張成,林月就聘了張成為陵城煤炭集團的財務總監,煤炭集團的財務怎麼做賬,怎麼管理,這些都由陶學奎負責,兩人對財務都很精通,按照林月的要求,很快就將陵城煤炭集團的財務帳建了起來。
林月這一路,自然就是福臨和林月兩人,福臨再也不願意林月離開他的視線,他像個二魯才,緊緊跟著林月,生怕林月再來一次好奇,又不見了蹤影。
這次林月專門到了陵臨寺,陵臨寺距袁家煤窯很近,這個座標與前世的陵城煤礦中心沒有問題。
林月看著寺廟裡鼎盛的香火,熙熙攘攘前來頂禮膜拜的香客和虔誠唸經的和尚,心裡就十分感概,這麼好的一座寺廟,三百年後會被人為拆毀,蕩然無存,可惜這個年代沒有照相機,前世的人對陵臨寺明末清初時的樣子無人知曉,林月深感遺憾。
接下來的幾天,林月一直都在與袁福喜等人商量煤炭集團運作方式,袁福喜真不愧是開煤窯的行家裡手,對林月講的意思和要求一點就通,響鼓不用重錘。很快將陵城的礦人,礦頭,採煤工以及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架構運作了起來。袁福喜的大兒子袁雷,既是爹的得力幫手,又成為煤炭集團的骨幹。
林月離開陵城的時候,集團公司旗下就有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煤窯,簡迪元見袁福喜當了集團公司總經理,自知在袁福喜面前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不敢再做採煤生意,袁福喜就將簡迪元的煤窯收歸了集團公司所有。
現在集團公司旗下的煤窯規模都不大,採煤方式也很原始,林月將自己知道的開採方法一併教給了袁福喜,比如將獨眼井改為雙眼井,將人工背煤改為拉筐運輸,將提煤和排水,由人力改為滑車,以騾馬牽引....,同時又做了擴大規模增加產能的規劃。
遺憾的是,這個年代生產力水平太低,科技發展也太落後,限於條件,只能在原基礎上儘可能的實行技改。其實很多技改專案,袁福喜都是知道的,對煤炭開採,他已經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專家,只不過所有的技改都很花錢罷了,以前自己資金有限,想改沒錢改,現在煤炭集團有錢了,技改就不難,按照林月的要求,袁福喜將各項技改都迅速穩定推進起來。
煤炭集團必須建一個煤炭集散地,林月找到一處交通方便,附近有一條小河,且地勢開闊的區域,林月對這裡很滿意,這裡符合煤炭集散地的所有條件,但建一個煤炭集散地需要多大面積才夠?林月沒有耐心讓大家丈量,說她用跑馬圈地的辦法,凡是她騎馬跑過的地方,就是陵城煤炭集散地需要的面積。
說完,林月跨上她的大寶,在這片區域跑了一個大圈,估摸著圈內大約有千把畝地,然後對袁福喜說,這個圈內的區域,就是京城煤炭集團公司的煤炭集散地。至於這塊地是買還是租,林月交由袁福喜去操作。
看著這片被自己騎馬圈成的地,林月很高興,沒想到自己在這個世界居然也玩了一把騎馬圈地遊戲。
以京城煤炭集散地為起點,林月要建一條從陵城直通京城的煤炭運輸專線。
現在的大清國,雖然煤窯不少,但沒有一條運煤專線,煤窯的煤,透過駱駝隊,騾馬隊,牛車,人力車從各個採煤點匯聚到泥濘不堪坑坑窪窪的狹窄官道上,再星星點點匯聚到各大城市和京城,運力有限,交通不便,是煤炭規模開採的瓶頸之一,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乾隆年間,才建成第一條運煤專線。
林月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如果沒有運煤專線,挖出來的煤再多也變不成金子銀子。修路與挖煤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