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緊張(第2/17 頁)
革後,部隊從大型沙場衝殺,演變成陣地戰,山地戰,叢林戰,部隊的快速反應就十分重要。人數龐大的隊伍,機動性就顯得十分笨拙。
作戰是在訓練士兵,何嘗不是在鍛鍊指揮官。等這些軍官都成長起來了,指揮系統建全了,軍制還能在改一下!
不過也沒什麼改的必要。聲名顯赫的白杆軍,也不過寥寥數千人而已。白桿兵,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為其丈夫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此兵種所持的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歷史上秦良玉就率領這支軍隊參與了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獲得赫赫功勳。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新軍用的是現代軍制,就應該人多,大編制。可是誰都沒想到現在兵種單一,戰術單一,裝備單一。一個軍弄五六萬人有什麼意義?
以鷹醬的騎兵第一師為例。全師編制總人數大約人,下轄師部與師部連;3個騎兵旅(共編6個重型坦克營和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訊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等。
就這種裝備,一個師沒有一萬多人,根本無法形成戰鬥力啊。而且人家所有的兵種都有自己的指揮部,指揮體系,部隊駐紮都是分開的,單獨拉出來都是強軍。可以獨立作戰。
衛隊目前就步兵,三十幾萬的部隊,坦克也就是幾十輛。火炮也是幾十門。一個師塞一萬多扛槍的大兵,一個營七八個連,一個排七八個班,真是閒得蛋疼!指揮的時候,師長喊破嗓子,一萬多人都動不起來!
而且,哪來那麼多軍官可以指揮!正規軍和起義軍的差距就體現在指揮上。起義軍壕無人性的往隊伍裡塞人,一度號稱百萬大軍,打仗的時候,就是一窩蜂的堆上去,炮灰而已!
那些嚷嚷著軍制太小不合理的人,是真的一點腦子都不長!你見過一個步兵師,拼死的往裡填充一兩萬純步兵?
“報告,沒有!看樣子都是些獵戶!”
於來:“能不能分辨出是漢人還是野人?”
“報告,沒有抵近偵查,無法分辨!”
於來:“提高警惕,繼續偵查!”
“是!”
於來:“傳令下去,隊伍分散開了,隨時準備戰鬥,咱們進村去看看!”
副團長接到命令,馬上安排傳令兵,騎著馬朝後方傳令。
“所有人散開,散開,不要堆在一起,前面響了槍,就馬上尋找有利地形隱蔽!”
“是!”
所有戰士越分越開,不過還是能看得出來,都是一個班一個班的散開的。數息過後,整個山谷裡,就剩下幾十個戰士大搖大擺的走在中間,其他人全都穿梭在林子裡。
這種行軍方式速度是慢了不少,不過安全性還是挺高的。前方遇襲,所有人都能就地隱蔽,阻擊敵人。
當初崇禎推行小軍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指揮系統還沒有建全的時候,人少指揮方便。新軍大部分人都是泥腿子,難民,不懂兵法,不懂排兵佈陣。人多了,他們根本摟不轉。
大建制人多,適用於陣型戰,雙方大規模的衝殺,武器變革後,部隊從大型沙場衝殺,演變成陣地戰,山地戰,叢林戰,部隊的快速反應就十分重要。人數龐大的隊伍,機動性就顯得十分笨拙。
作戰是在訓練士兵,何嘗不是在鍛鍊指揮官。等這些軍官都成長起來了,指揮系統建全了,軍制還能在改一下!
不過也沒什麼改的必要。聲名顯赫的白杆軍,也不過寥寥數千人而已。白桿兵,四川石砫土司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