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4 頁)
楊嬸端薑湯進來,聽見他們的對話,嘆著氣向張仲微道:&ldo;都怪我,叮囑豐和店不讓二夫人賒帳,不然她也不會……&rdo;
林依出聲打斷她的話道:&ldo;不要胡亂攬責,不賒欠是應該的,不然人人都能打著我的旗號去賒帳,我哪裡來的錢還?&rdo;
楊嬸繼續嘆氣:&ldo;是,確是沒錢,咱們家正是艱難的時候,新蓋的酒樓能不能如期開張,還說不準呢。&rdo;她面向張仲微,又道:&ldo;二少爺,你也不小了,該體諒體諒二少夫人,她那樣做,還不是為了不影響店裡的生意,倘若由著二夫人鬧,要全家人喝西北風?&rdo;
林依忍了這樣久,終於聽到一句公道話,禁不住又哭起來。
是,林依是有錯,但她是為了這個家,而非針對方氏,張仲微終於想轉過來,心中暢快幾分,同時又深恨自己無能,上不能孝敬方氏,下不能養活家人,累得要林依為生計操心。
他表達出自己的歉意,以此來勸林依止淚。不料楊嬸卻道:&ldo;這怪不了二少爺,不談別的,就拿這房子來說,根本不該你們出錢。&rdo;
張仲微若有所思,林依卻詫異道:&ldo;不該我們出?那該誰來付房租?&rdo;
第196章 婆媳寶典
楊嬸還沒作答,張仲微開口道:&ldo;父在子不立。&rdo;
林依不知這話是甚麼意思,問了一番才明白,所謂父在子不立,即只要當爹的還在,兒子不管長到多大,都不必自立門戶,而父親過世前,也有義務給兒子留些家產。
瞧楊嬸和張仲微的表情,大宋是興這一套的,林依雖然不屑於啃老,但既然她必須得遵守社會規則,為何別人能不守,這也太不公平。她有意讓張仲微給張梁寫信,但想了想,還是沒講出口,只道:&ldo;這事兒二少爺拿主意罷。&rdo;
正說著,青苗帶了郎中來,在外敲門,林依忙戴上蓋頭,請郎中進來請脈開方,抓藥煎藥,足足忙了個把時辰才得以歇下。
林依睡得晚,第二日就起遲了,才剛梳頭,便聽見楊嬸來報,稱參政夫人在外吃了會子酒,要求進裡間來見見林依。
這定然是有正事了,林依看了看仍臥床的張仲微,實在不方便請參政夫人進來,便出去解釋,再隨參政夫人上她家去。
參政夫人帶著林依回家,分賓主坐下,命丫頭上茶,先問候了張仲微的病,再才談正事,問道:&ldo;上回你與我講起甚麼會員制,怎過了這些天,還不見動靜?&rdo;
林依不好意思道:&ldo;這幾日家中事務多,耽擱了。&rdo;
參政夫人端起茶盞,吹了吹,問道:&ldo;可是張翰林的嬸娘來了?我亦有耳聞。&rdo;
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竟連參政夫人都知道了,林依臉上一紅,道:&ldo;讓參政夫人瞧笑話了。&rdo;
參政夫人擺了擺手,不以為意道:&ldo;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豐和店的事我也聽說了,與你又沒關係,不必自責。&rdo;又問:&ldo;可有甚麼難處,儘管講來,能幫的我一定幫。&rdo;
林依苦笑,不作答。
衡娘子掀簾進來,笑道:&ldo;與嬸娘不和是小事,只怕是小兩口鬧彆扭了。&rdo;她捱到林依身旁坐下,道:&ldo;我家奴僕早起出巷打水,瞧見你家嬸娘在你腳店抖威風了,這要換作我,早一頓打出去了,也虧得你能忍。&rdo;
參政夫人斥道:&ldo;你這暴脾氣若不改改,再嫁一遭,還是得跑回孃家來。&rdo;
這話訓得很重,衡娘子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