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進化版本磨米機(第2/2 頁)
想的東西給製造出來。
比如眼前的這個機器,就是古代版的“磨米機”!
古代沒有電,因此,李昭就稍微改良了,使用的就是滑輪裝置,最終利用水流來實現力量轉化。
稻穀收進去之後並不能吃的,因為還有一層黃色的外殼。
種田的老農民將稻穀放在手掌中用力一撮,黃色的外殼就會脫落,露出裡面白淨的大米。
而在這個時代,他們要吃到白淨的大米可是一點都不容易。
需要舂米!
如果沒有李昭的這些工具,想要得到白米的過程一點都不容易。
首先得收割,打穀,暴曬,揚扇雜物分離,最後便是舂米。
舂米過程並不複雜,家家都會這個技巧,就是有些費力、廢人。
舂米是力氣活,就像是古代的搗藥罐,只需要一個棒槌和一個盛器。
棒槌是用來砸穀子,使得它外表黃殼破碎,這個過程就像是搗藥,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還要用專業的術語來解釋,那就是質壁分離。
但這種做法是非常具有侷限性的,那就是不能進行大量的稻穀剝離,不管是容器還是人力都有限制。
古人為了改進這個東西,就設計了一種更為簡單一點又節省力氣一點的裝置。
那就是用碓床。
碓床所採用的就是大型的石臼,形狀和酒盅相似,但要大。
每當村落收割稻穀後,大家就會湊在一起出人出力,這樣就會方便也快捷的多,算是在工具上更進一步了。
可是侷限性也很大。
當然,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不可小覷的,除了以上兩種,還有一種就是石礱。
石礱也就是俗稱的石磨,就是大石磨,可以用來磨豆子、稻子、小麥,但這樣得到的並不是純米,而是糙米,需要將糙米再次放在揚扇之中吹篩,將那些糠還有殼都去掉。
但因為古代的老百姓都十分艱苦,他們也買不起白米,更加捨不得浪費,很多時候都是吃這種沒有完全去殼的稻米,做成米糠糰子。
這才是古代真正底層人的生活。
李昭所做的就是進一步的改變這種工具,進而解放人解放生產力。
在李昭看來,人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時代的每一件工具都太耗費人力了。
他等不起。
於是,他就利用了一下自己想到的知識,設計了再度精華版的舂米裝備。
這個舂米裝備借鑑的就是後時代的磨米機原理,以及能夠利用的力學原理。
舂米裝備需要用到滑輪機,因此,李昭還將滑輪組也給設計了出來。
這得多虧了物理知識,不然他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動滑輪和定滑輪他都給弄好了,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的節省力氣,再利用水力就可以進行磨米了。
“來來來,趕緊搬出去試一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