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人無完人,李定國也犯過錯誤,也懷有私心,但總體來說,李定國是明末清初諸路人物中最具才識與情操的英豪!人已逝,業隨風,激勵後人並令人仰慕的是李定國矢志抗清的民族氣節,窮且益堅的不撓鬥志。
朱永興放下了心中的那點小小的自尊和不滿,和李常奇越談越熱烈,一直談到夜半更深,李常奇再三提醒明天要進山帶他體驗打獵的樂趣,朱永興才收住了話題,回房睡覺。
懷著興奮的心情很久才進入夢鄉,朱永興卻萬萬沒有想到,明天的打獵之行不是樂趣的體驗,卻是他新的人生的開始,匪夷所思的經歷和艱辛壯闊的開拓正在等待著他。
我是分隔線
公元1659年(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二月二日,緬甸八莫地區。
自兩年前孫可望發動叛亂和兵敗降清後,清廷利用南明的內訌,出動三路大軍進軍西南,要一舉蕩平黔、滇。而晉王李定國在平定孫可望叛亂後,舉措不當,不僅沒有及時部署針對清軍必然乘釁發起的攻勢,反而為了「整頓」內部把久經戰陣的領兵大員調回昆明,從而嚴重削弱了同清方接境地區的防禦力量,致使南明軍隊節節敗退,各處防線迅速瓦解,。
及至不久前清軍佔領昆明,永曆小朝廷上千文臣武將早已倉惶而逃,由永昌府(今雲南保山市)退到盞達土司,由布嶺至銅鐵關(指銅壁關和鐵壁關),然後在緬關前自解武裝,竄入緬境。
二月初二日,緬甸國王派了四艘客船至河邊迎接。由於船隻狹小,永曆帝挑選隨從官員六百四十六人扈從三宮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員還是自己出資僱買船隻隨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總兵潘世榮保護岷王世子等騎馬先行,走陸路奔緬都阿瓦城。
大自然剛剛經過了一番雷鳴電閃、風嘯雨吼的暴虐,似乎已經疲倦至極,紋絲不動的叢林在呻吟喘息,空氣清涼卻近似凝固,經雨的叢林似乎板結成一塊,重疊交織的葉片低垂,滴落著水珠。
足有幾百人的隊伍正在泥濘的林間路上向南跋涉,他們神情疲憊,意志消沉。騎在馬上的岷王世子朱雍興無精打採,甚至懶得伸手拂開前面不時垂下來的枝葉,直有大的樹幹時,才輕輕低頭讓過。
幾年飄泊,幾度徬惶,這位皇族宗室由湖南武岡到廣西桂林,又由廣西至貴州,再由貴州至昆明,最後竟避入這異鄉他國。原因呢,或是清軍窮追猛打倉惶而逃,或是權臣擺布身不由己,或是亂兵劫掠苦不堪言。末世帝王以及皇族的悲哀,就在於如風中的落葉,命運完全不能由自己支配,其淒涼的意緒,岷世子算是深有感觸了。
前途漫漫,何處是安身之地?儘管入了緬甸,也不代表最後的安定。永曆君臣以為流入外邦,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清朝就可以放過他們,從而苟且偷安。對此,朱雍興的心中卻有著淡淡的憂慮。如果尚在滇省的李、鞏二藩兵敗,緬甸是小國,敢抗拒清軍,保護朝廷嗎?恐怕會拘執獻清,以求平安吧?
想到這裡,朱雍興輕輕嘆了口氣,憂慮亦無用,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希望李晉王神武,能擊敗清軍,使朝廷縱在異國,也有所恃吧!
樹木漸漸稀疏了起來,隊伍走上了一條山崖上的路,下面是奔湧的大河,滔滔的水聲傳入耳中。
突然,一隻猴子從朱雍興的頭頂掠過,發出了尖厲的嘯叫。朱雍興嚇了一跳,可他的坐騎卻一下子驚了,一聲暴叫,這匹馬揚起了前蹄,高高立起,隨後一路狂奔。風呼呼地從耳旁吹過,朱雍興一邊呼喝,一邊抱緊了馬脖子,只見樹木和岩石象奇蹟般的在眼前分裂,飛快地又在身後複合。前面出現了一個懸崖,急速奔跑的馬收腳不住,猛然栽了下去……
;
第一章 陌生之地
朱永興從昏迷和噩夢中甦醒過來,發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