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抉擇(第1/2 頁)
朱祁鎮回來,有人歡喜有人憂。
那些歡喜的人,他們還不知道朱祁鈺的決定,不然一定不會高興的這麼早。
胡濙作為禮部尚書,得知朱祁鎮回來的第一反應便是有失皇家禮儀!
他作為禮部尚書,居然直到前任皇帝回來才後知後覺。
雖然他那個時候擁立著朱祁鈺為帝,但是此一時彼一時,朱祁鎮雖然有那麼多不是,但是根深蒂固,好歹也是當了十四年皇帝的人。
反觀朱祁鈺,雖然上任半年來,屢屢有明君風範,頗有建樹,尤其是在北京保衛戰上面的決策,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
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傢伙嘴巴上不說,心裡的第一印象都是之前那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大王朱祁鈺。
而且朱祁鎮回來,勢必人心思動。
比如他手底下的給事中劉福就向他提書。
上皇復歸乃國之大事,然,陛下遣錦衣衛護送而不告眾臣也,是為何故?且宮中近日頗多變故,宮廷內監掌印太監多有變動。
若上皇復歸而不興禮法,恐陛下肚量生疑也!
這份說辭換作其他朝代都是掉腦袋的事情,也就是明朝,這些個大臣是真不怕死,只因為他說的是事實。
事實就是內廷太監換了不少,而且還都是以前朱祁鎮和孫若微的心腹。
事實就是朱祁鎮回來沒有大張旗鼓,沒有遵循禮法將其隆重接回,所以他這麼說,沒有任何負擔。
況且明朝這幫子人,從開朝到滅朝,為了名不要命的太多了。
你皇帝要是因為這個事情來治我,那我就敢伸出腦袋讓你砍。
和劉福有一樣想法的人大有所在,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甚至比朱祁鎮土木堡打了敗仗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時代的偏見在任何時候都有,這,不過只是朱祁鈺遇到的第一道檻而已。
大多數皇帝都想當一個明君,成為千古一帝。
就如同所有人小時候都想著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個人一樣。
但是隻有極少數人成功了。
這個時代的禮法既是束縛和管理天下百姓的基本,也是束縛和規範這些大人物的規章制度。
四月份的入春時節,北方迎來了一場雪,在有心人的謀劃下,矛頭也是指向了朱祁鈺。
然而朱祁鈺知道這些事情後,仍然是選擇不按禮法,如同歷史上面一般,就輕裝簡行的將朱祁鎮給接了回來。
甚至比之歷史更是過而不及,歷史上面雖然回來的簡陋。
但好歹也是昭告百官,諸臣迎之!
可如今這般做法,無異是將路子走窄了,不過有投機份子,自然也是有明白人。
就比如於謙和王文陳循還有那位原本要按照劇本以三寸不爛之舌將朱祁鎮分文不取接回來的老頭楊善。
“於大人,陛下這是鐵了心思要降罪於上皇,皇室之間相互這般,恐國本不穩啊。”
聽著兵部兩位侍郎的話,于謙一邊整理著文書,一邊回答。
“兩位大人,這些事情都是陛下決斷,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咱們為臣子的,不必多言,況上皇此歸,若是繼續為上皇,才是禍亂根本,你我皆知,太上皇一事,不過權宜之事。”
很多人都說于謙是一個愛國不愛君的臣子,他的眼中只有大明,這句話說的對也不對。
從他的種種表現上來看,在朱見濟沒有死之前,于謙都是大力支援著朱祁鈺,甚至朱見濟死後。
于謙也是勸說朱祁鈺另立太子,只是喪子之痛和皇位之惑,令朱祁鈺心有不甘,最後身體日益欠佳,導致了南宮復辟。
國家無後,如同九天十地無大帝般,註定要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