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攻取京、津、冀、魯,活捉帝、後(第2/3 頁)
青廷的一切還不是任由興夏軍獲取?
李章桐滿臉灰敗地返回,第三軍隨後從三面發起了攻擊,僅是一陣步槍齊射,城頭上的守軍即一轟而散;
三個步兵師各派一個團攻上了城牆,隨後守住街口,清理了城門洞內的堵塞物,後續步兵隨即源源不斷地進城,騎兵則留在城外截殺漏網之魚;
各部沿街推進的同時,不斷喊話,宣告己方身份,讓百姓們不要外出亂跑,避免誤傷;
眼見苟無可苟,西太后等人只好兵行險招,化裝從北門出逃;
騎四旅旅長札木合得知有人出逃,立刻派騎兵七團銜尾追擊,在距城門兩裡處將這一干權貴團團包圍,並消滅了拼死抵抗的兩營親兵和侍衛。
西太后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專橫跋扈,縮在幾個嬪妃、太監、宮女之間瑟瑟發抖;
騎兵七團長格日勒上前瞅了那些嬪妃、宮女幾眼,忍不住吐槽道:“這蠻青皇帝什麼眼光啊?這一個個都醜得要命,比我們旗裡的娜木倫、烏蘭託婭差遠了!”
隨後將這一干俘虜押回京師。
三個步兵師仍在沿街推進,不時響起零星的槍聲。
11月8日下午,全城梳理完畢,宮城也被控制,城裡的旗人、權貴都做了階下囚,所有財產都被封存,京師落入興夏軍手中。
,!
另一邊,第四軍主力也攻克了津門,嚇得租界內的洋人們瑟瑟發抖。
第四軍暫時沒理會這些傢伙,追著津門守軍到了大沽口炮臺,隨後對守軍勸降。
津門總兵羅榮光在原歷史上八國聯軍入侵時,以67歲高齡率三千兵勇,誓死守衛大沽口炮臺,後因兵力懸殊、彈盡援絕壯烈殉國。
或許是被興夏軍殲滅倭寇、力挫毛熊軍、收復外東北等一系列功績所震憾,這位老將糾結不久後接受了改編,只是表示年事已高,再無力帶兵了。
其部下配合第四軍招降義和團和紅燈照,軟硬兼施下,後兩者全部投降。
其中有劣跡的依照興夏軍律令處置,騙取百姓的錢財如數奉還;
其餘義和團成員裡體質好的收編,弱的暫時安置在原居所,稍後再妥善安排;
紅燈照成員大多是女性,楊興飛命人稍後將其全部帶到遼省,先由女兵營訓練一個月,再充入女兵營、通訊兵、醫療兵或安置在紡織廠、被服廠;比起原歷史上悲慘的結局,現在這樣的結果無疑好了無數倍。
第四軍留下一個團與改編後的津門守軍駐守津門,其餘各部會合第12師後,直取正定鎮。
正定鎮總兵馬金敘曾在鴨綠江江防之戰中,於摩天嶺和聶功亭聯手阻擊倭軍第三師團,因孤立無援、傷亡過大而敗走,也是位英雄。
此時馬金敘部並未逃跑,堅守在正定鎮準備再戰,馬金敘甚至已經寫了血書。
楊興飛同樣提起過馬金敘,如果對方願意投誠,就予以厚待。
因此第四軍軍長程忠和也沒急著進攻,而是委託羅榮光勸說。
得知西太后、光續帝等人都已被擒,馬金敘最終選擇了投誠,至此,京、津、冀戰事結束。
第四軍再次兵分兩路,第10師、第11師在渤海艦隊內河分艦隊的協助下,從冀省吳橋縣渡過黃河,輕取德州後直撲泉城;
第12師則從津門登船,在艦隊主力的護衛下由魯省榮城灣登陸,直奔北洋水師基地威海衛;
魯省巡撫李秉衡聞訊後急忙知會琴島總兵章松巖(嵩武軍)、遊擊將軍李海山(廣武軍),命這兩部前往榮城阻擊,章、李二人各率一萬兵力趕赴榮城;
兩方遭遇後,第四軍勸降未果,一番激戰後擊潰了嵩武軍和廣武軍,一直將其追至威海衛;
渤海艦隊從海上包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