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良宵引,購買棠梨樹!(第1/2 頁)
林水瑤雖然心裡有丁修拒絕自己的準備,但在看到他發來簡訊之時,心中頓時生出了失落之感。
不過,她沒有放棄,覺得這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繼續乘車往清溪村趕。
……
時光如同白駒過隙一般悄然飛逝,轉眼間,天空升起了一輪清冷的月亮,幾許繁星點綴。
丁修躺在床上,透過窗戶,看著外邊的月亮,感覺它清澈,明朗、令人神往。
他的腦海中不由想起了現代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中的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上奏著的名曲。
又想到了宋蘇軾寫的《記承天寺夜遊》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句話。
在大夏的傳統文化中,月亮常常成了人們思想、情感的載體。
在很多詠月詩歌中,詩人將月融於內心的思想情感之中,並使月與內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造出了許多優美的意境。
張九齡懷遠時,寫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杜甫在冬至夜寫下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王安石罷相後抒懷: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李商隱悼念亡妻,作: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而關於月亮,最美的詩句則為: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丁修心想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望月,會有不一樣的心情。
丁修望著月亮,情懷亦如水一般溫柔,一時興起,從床上起來,穿上鞋子,取下牆上掛著的清弄琴,走到桌子之後,將琴放在桌子上,在椅子上坐下,沉靜心神,彈奏琴曲《良宵引》。
一時間,清越,平和、舒緩的琴聲傳了出來。
良宵引是一首月夜輕風,良宵雅興的琴曲,彈奏時,胸中當無一絲塵俗氣,如此方能領會清風朗月之妙,碧潭銀波之趣。
冰輪初上之際,靜謐星稀,靜坐屋中,彈奏一曲,清風入弦,令人縹緲凌雲。
此情此境,當真是神清氣爽,妙不可言呀!
其三段的曲意為。
其一,上畫樓,簾卷遍,竹外新兩收煙冪,倦鳥瞅嗽宿枝頭。笛喚起,淸淸月輪浮,要將酒樽酬。見他幾時留,且散閒愁。休休,且散閒愁。
其二,此生半是離憂,好夜億良儔。胡來不自由,髩發偏驚秋,悲樂散聚無定謀。將使璧月影常圓,間天杳杳肯應否。
其三,憑檻四望,不見碧雲流。坐看織女牽牛,遠雁入蘆洲。這來莫負今夜月,觴詠良遊。那便求桂宮,夜夜開掛上玉毬。這來莫負今夜月淸幽。每段開頭都用基本上相同的曲調。
第一段為“起”,第二段前半部分為“承”,將上一曲調移低八度。其後半段為“轉”。在段落結尾前用了許多濃重的“撮音”(雙聲)。
第三段“合”,再現了和第二段開頭類似的曲調,並引入結束。
全曲除了在“轉”的部分有較大的起伏變化外,始終貫串著“氣度安閒”的情趣,和作品的標題“良宵”的意思相切合。
樂曲的開頭用了和《烏夜啼》極為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