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被迫退位(1)new
隆裕當上太后以後,處處效仿慈禧,但繼續&ldo;預備立憲&rdo;已經安撫不了天下。
於是,她和載灃一起炮製出了一個的&ldo;皇族內閣&rdo;的怪胎:不僅最終解釋權屬清王朝,而且最後確定13名內閣成員中皇族倒佔了5名(一說7名),滿族有9人。
這樣不倫不類的&ldo;立憲&rdo;,讓全社會為之譁然,&ldo;皇族內閣&rdo;成了隆裕製造的一個政治 笑話。
隆裕雖然希望能夠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但她沒有駕馭局勢的能力,也控制不了日益高漲的革命輿論,更控制不了地方軍事勢力的發展。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隨著武昌起義的槍聲終於揭開了序幕。
隨之而來的,是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不再受清政府統治。
隆裕身邊已找不到一人可以幫她鎮壓&ldo;暴亂&rdo;了。
以內閣總理大臣奕、協理大臣那桐為首的大臣不顧攝政王載灃的反對,趁此機會也紛紛向隆裕進言,要求將袁世凱召回。
而此時,西方列強也擔心中國境內再一次爆發類似&ldo;義和團&rdo;的運動,這將使他們在中國的貿易額驟減,在他們看來也只有起用袁世凱才能穩定局面。
在內外的壓力下,隆裕已經完全沒有主意,情急之下,她又將問題拋給了載灃。
載灃最後頂不住壓力,萬般無奈地對奕、那桐等人說:&ldo;你們既然這樣主張,姑且照你們的辦&rdo;,&ldo;但是你們不能卸責&rdo;。
那桐回答他說:&ldo;不用袁,指日可亡;如用袁,覆亡尚希稍遲,或可不亡&rdo;。
隆裕聽到這一番辯解,頓時心都涼透了,連高階大臣都如此悲觀,自己皇太后的位置還能坐多久?袁世凱回京後,開始在革命黨人和隆裕面前玩弄他的權術。
他一方面宣稱堅決保皇,既然&ldo;深荷國恩&rdo;,就決不會&ldo;欺負孤兒寡婦&rdo;;另一方面,袁世凱打著護衛清廷的幌子,要求隆裕立即下令,讓攝政王載灃下野,永遠不準幹預政事。
隆裕本來就是頭腦簡單之人,根本不是袁世凱的對手,她在混亂的政局面前已經完全慌了手腳,將兵權在握的袁世凱當成了惟一的救命稻草,於是立刻照辦,趕走了攝政王載灃。
接下來,袁世凱還要在這個衰落的帝國身上再撈最後一把,他宣稱軍餉不足,不能對革命軍開戰。
上奏隆裕說:&ldo;庫空如洗,軍餉無著&rdo;,隆裕百般無奈,要求王公大臣購買短期國債,&ldo;毀家紓難&rdo;以籌得軍餉,但多方籌措,得款有限。
袁世凱還不甘心,以軍餉不足,恐軍心不穩為由再一次警告隆裕:若一邊催促抗敵,一邊又吝嗇軍餉,&ldo;是置我於死地&rdo;。
在袁世凱的步步緊逼之下,隆裕只好動用國庫記憶體,將八萬兩黃金交予袁世凱。
隆裕原本以為,自此袁世凱能夠安心替大清帝國效力了,根本沒有想到袁世凱此時不過是在座收漁人之利。
在玩弄權術方面,袁世凱絕不比慈禧遜色。
對革命軍他也使用了同樣的手段:一方面他利用革命黨的勢力向隆裕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掌握的清朝軍隊迫使革命黨人妥協,並最終同革命黨人秘密達成協議:一旦他成功使清帝退位,孫中山就要擁戴他當民國總統。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同早已串通好的內閣大臣上奏隆裕,冠冕堂皇地鼓吹起革命來:&ldo;環球各國,不外君主、民主兩端,民主如堯舜禪讓,乃察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