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過的班(開篇2)(第1/2 頁)
當下的每份忙碌,都讓社會里外的人變得裡外不是人。我們越發分不清工作和生活哪個更重要,也越發看不見自發的人情味和同理心,多的是被利益場剋制和封印的心。一切都籠罩在利益下,好像只要圍繞著它,工作和生活就可以都不再暗淡。可事實是,百無聊賴的現實並未因此冒出多餘的幸福來中和那些飽受挫敗的日子。
有的公司為求發展提倡開源節流,就一個勁兒地想著讓價效比更高的實習生代替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即便老員工的能力再好也無法避免這樣的遭遇。其中,不免時不時招收一些混實習文憑而幾乎不辦實事的關係戶新成員,又或者走關係程式插入一些有點能力卻暗地裡藏盡“劍走偏鋒”般小心思的下屬。
有能力的員工,總總這般,走的走,散的散,無所謂甘心不甘心,就已被一群懂得如何在上級面前表現且勇於無視風險又敢於直面自身的急功近利的新舊血液拿下。對於在工作上付出越多就失望更多的員工而言,那些離開的真相在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面前不值一提,更不堪一擊。
大多數的領導眼裡只能容得下好的結果。這景象就像讀書的時候老師只看重成績表現好的同學一模一樣。對於大多數大公司而言,結果導向已然習以為常了。倘若結果不如意,被注意到的將是績效和思想的“合理”打壓。這裡,無關過程怎麼樣,無關問題是什麼,不需浪費時間聽解釋,只關心責任歸咎於誰。是的,要有人為這個不如意承擔相應的責任,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全責,交代上就結。
某些無關痛癢的上級也總能自信地憑藉自己自覺受用非常且老道又萬能的經驗來判斷各遭的寥寥種種。即是領導,無疑位高權重。有耳朵的,不拒絕阿諛奉承,好像那就是真相;有眼睛的,不拒絕眼見為實,好像所見即全部;有違心的,不拒絕充耳不聞,好像有所交代就算完事;有良心的,看看自己,也只剩無奈。甩鍋也好,背鍋也罷,只要給到上頭一個像樣的說法,便不成問題。
所謂職場不公,便是自上而下習慣性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是自下而上自願的趨炎附勢、主動的溜鬚拍馬和欠妥的曲意逢迎。就這工作場,盡布天下。談公平,談何容易,又從何談起。而當下,到處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人,或說這般扛過來的人,或說那般熬過來的人。走著走著,扛著扛著,熬著熬著,青春不再,年華滄桑,都習慣了。
一代一代,多少學子在未曾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就抱著一腔熱血投入到了自以為“人人都是好人,家家都守法”的社會。都不曉得要什麼,做什麼,熱愛什麼,就已在畢業的那刻一頭扎進四處投簡歷的熱潮裡,生怕慢一步就落後於人,生怕慢一步自己就失去了美好的未來。
人才市場上,高文憑的人優於實習過的人,而實習過的人比沒實習過的有優勢,而沒實習過的勝過沒背景關係卻有工作經驗的,而最終是有背景關係的比過了高文憑的和有工作經驗的。到底是價效比重要,還是有工作經驗重要,又或是有背景關係更為重要,一時間,讓人不知所措。
然而時過境遷,現下有經驗的高知也不一定就抓得住機會。房東也不再接納自己,家裡的父母也已是聽不得壞訊息,無奈自問該如何是好。從各自的立場來看,誰又都沒有錯,可自己該怎麼辦?只剩那無力感反覆橫掃整個當下和不知道還有沒有的未來。
社會已然這樣了,而父母也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時機,來一句“聽父母的”。不小了,考公與成家總有一個得“聽父母的”。好像是長大了,好像又沒有。很多的我們在各自的世界裡摸爬滾打了許多年,一朝回到“公考”前。大學畢業後,以為再也不用考試了,可誰曾想無法一夜暴富的自己還是回到了讀書做題寫文的時光。
每個時下的無奈所造就的都將是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