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苗服大秀和篝火晚會(第1/2 頁)
透過這半天的接觸,三人的關係親近了不少,尤其是徐蕾蕾,她原本對這位半路殺出的苗家小姐姐還存著點敵視,但現在已經和阿曼多蕾親如姐妹了。 阿曼多蕾用苗語熟練地和老闆打招呼,講價,幫夏沫點了土雞、巖鴨、樅菌、蕨菜、野山筍、地木耳、酸魚、桃花蟲、臘肉這些菜,還上了一份湯。每份菜的份量並不太多,但一起算下來也就是別人隨便點三四個菜的價格。看來這家老闆是看在阿曼多蕾的面子上,給了夏沫一個實惠價。這些苗家原生態的土菜,風味獨特,味美酸甜,香辣可口,徹底征服了徐蕾蕾的味蕾,讓她有點樂不思蜀了。 飯後,阿曼多蕾終於如願加上了夏沫和徐蕾蕾的飛訊,在知道兩人開學就要去京城上學後,阿曼多蕾非常開心,因為她現在正在京城的華夏傳媒大學念大三,這樣以後她就有很多的機會去接觸夏沫了。 本來夏沫下午是想帶徐蕾蕾去看看湘西著名的王村的,就是那個“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但兩人上午都喝了酒,不能開車,索性下午跟著阿曼多蕾去看苗鼓舞表演。 苗鼓舞是透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舞蹈動作,來再現苗族人民的生活和勞動場景的。阿曼多蕾特意換上了上紅下黑的演出苗裝,登場為夏沫兩人表演了一支苗鼓舞。 一開始是阿曼多蕾的獨舞,她雙手各持一根拴著紅綢的鼓槌,隨著音樂的節奏開始變換各種姿勢去擊鼓,都說苗鼓舞糅合了現代舞蹈和武術的精華,動作靈動剛勁、恣意昂揚,確實,阿曼多蕾的舞姿時而輕快酣暢如山澗淙淙溪流,時而氣勢磅礴如江河滔滔奔騰,沉穩中透著靈氣。尤其是舞到最後,數面大鼓齊擂,那鼓聲氣勢宏大,猶如鋪天蓋地,排山倒海,又如風吹林濤,大河咆哮…… 一曲舞罷,阿曼多蕾臉不紅氣不喘。看著場中英姿颯爽的阿曼多蕾,夏沫對著她豎起了大拇指。 苗鼓舞后面是苗服大秀。模特有小男孩小女娃,也有阿哥阿妹,還有大叔大媽,更有阿爺阿奶。 苗服大秀不是單純地T臺走秀,而是由模特穿上苗服直接演繹他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小男孩小女娃在草坪上玩耍嬉戲,阿哥揹著砍刀上山砍柴,阿妹在河邊浣衣,大叔挑著擔子外出歸來,大媽在洗菜做飯,阿爺坐在竹椅上搖扇,阿奶用傳統的工藝手工織著花帶…… 最有看頭的高潮部分當然是近三十名苗家阿妹一齊展示的五彩斑斕、美輪美奐的苗族盛裝,這簡直是苗族服飾精華的集中表現。 苗族沒有文字,所以苗人便將蠟染和刺繡作為他們的文字。一代代苗女將先祖神話、部落圖騰和日常習俗呈現在苗服上,服飾上的每一道皺褶、每一根線條、每一副圖案都記載著當代苗人對故園的印象還有遷徙的路線與沿途的艱辛。苗服已經成為苗族尋根溯源時與口頭傳承相輔相成的“教科書”,苗族也被稱作“一個把歷史穿在身上的民族”。 苗族服飾都是手工製作,工藝精湛,圖案繁多、絢麗多彩。苗家精湛的蠟染、鑲嵌、編織、挑花、刺繡等技藝,無一不在其節日盛裝上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凸顯出濃郁的民族風情。 苗族服飾還包括了各式各樣的配飾,尤其是女性盛裝時佩戴的銀飾最多有五十多種,涵蓋了頭、頸、肩、背、胸、手、腳等身體各部位,包括銀冠、銀角、銀簪、銀扇、銀插花、銀梳、銀耳環、銀項圈、銀手鐲等,配合絢麗的苗服,一起秀出了“最炫民族風”。 苗服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並不統一,比如高坡苗、小花苗、四印苗……但大致說來苗女的節日盛裝都包括苗族長裙、中裙和短裙三大系列,有方你型、方秀型、方南型、方糾型、方白型、方翁型、方黎型、翁芒型和後哨型九個型別數十種款式,細分下去又有什麼古典苗服,傳統苗服,現代苗服,越南風苗服,改良阿卯風服,傳統改良長裙,現代改良短裙…… 在夏沫和徐蕾蕾看來,苗服就是色彩鮮豔,細節很有特色,穿在身上非常好看而已。但是有了阿曼多蕾詳盡的解說,夏沫和徐蕾蕾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晚上夏沫和徐蕾蕾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