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漢語拼音(第1/2 頁)
“關於教育問題,作為奠定後世兩千年制度基礎的時代,您要做的事比其它的時代都要多。”蕭盼盼先定下了一個基調,“首先就是字型簡化的工程。”
小三三配合的調出了整個先秦時期出現的,各諸侯國的文字樣本,然後是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對比演化過程,最後是簡體字的出現。
“知識有兩個重要的特徵,即可傳播性和共享性。”蕭盼盼解釋道,“從共享性這一點來說,您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是具有無限歷史意義的。因為只有文化表達方式的相同,才是一個民族能聚合成一體的根本。”
始皇帝贊同的點頭,他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本來也準備讓李斯去推動,但因為光幕的出現,這個想法就暫時擱置了。
“接著就是可傳播性,在歷史上,您將大篆改為小篆,作為國家統一的字型,這是由繁到簡的一個基本體現,符合知識可傳播性的規律。但小篆還是過於繁瑣,所以漢朝建立後開始推行隸書。”
看著光幕上那些逐漸變得平直,簡潔的字型,嬴政也著實感嘆後人們的這種改變。
“所以,就推進教育來說,您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一種更簡化一些的字型,來降低知識傳播的難度和學習成本。”
蕭盼盼提議道,“其實最好能直接用我們這個時代的簡體字,但從小篆到簡體字之間的跨度太大了,若干年後可能會造成文化斷代的現象。”
說到這,她自然的想到了那些解讀甲骨文的專家,她很好奇他們的頭髮,每年掉落的比例速度是多少。
“所以您可以嘗試把字型定在楷書這個階段,同時召集一批學者,系統的將字型的演化過程編寫成書,流傳後世,免得以後的人們看不懂先秦時期的典籍文章,那可真就麻煩了。”
秦始皇看著光幕裡的楷書樣本,覺得這樣的字型也挺漂亮的,可以推廣。
而其他時代的帝王將相,特別是一眾文臣們瞬間就找到了新的理論學術方向。
立德,立功,立言,誰不想做到了,只是太深奧的東西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但搞一下文字研究他們覺得自己還是能做到的。
“第二個普及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拼音推廣。”
這個新鮮的詞彙讓古人們思考了片刻,根據字面意思的理解,他們很快將這個詞跟傳統的直音法連線到了一起。
“你們的時代學習認字,大部分採用的是直音法和反切法。”蕭盼盼頓了頓,“這兩個方法最大的問題是,它需要透過認識更多的漢字來進行解讀。”
嬴政聽到漢字這個名詞時,心裡格外的不得勁兒。
“比如東漢經學家高誘給《呂氏春秋》中,相與私哄的哄做注時,就說,哄,讀近鴻,緩氣言之。”
蕭盼盼攤了攤手,“反切法大概是從東漢時期開始推廣的,它改進了直音法的弊端,其本質就是所謂的拼音。一個字作為反切上字,決定聲母,一個字作為反切下字,作為韻母和聲調。如東字,就是德紅切。”
一眾東漢之前的文人瞬間一通百通,立刻就知道了這種方法的妙處,其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幾乎可以拼讀出所有的漢字讀音。
“但同樣的,它的學習成本也很高,一般人在沒有老師教導和大量書籍的輔助下,根本學不會。而且漢字不是表音字,他的讀音變了,字形卻不會變,這就又是一個麻煩。”
嬴政在這一點上其實理解的不深,因為小三三的高科技轉化,蕭盼盼的發音,口語等完全符合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其餘連線到的時代也是如此。
當然,在這一點上他並不是不知道,各地語言發音的差異化他很清楚,因為在夏代時就推行了雅言,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到了周代時這種體系已經徹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