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周禮的漏洞(第1/2 頁)
那些看上去很新穎的詞彙其實並不難理解,它們所想表達的含義就在字面上,這就是大道至簡的真正體現。
於是各時空所有的政治家都透過這段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知道了蕭盼盼的那點小心思。
這個女子在讓她所處的時代加速到來。
這樣的明悟讓一些人感到害怕和驚慌,但也讓一些人感到了振奮和期待。
朱棣審視著道衍整理出來的大明未來發展計劃,目光集中到了煤鋼聯合體的篇目上,他確信,未來摧毀大明的就會是這個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怪物,一個能對農業文明實現碾壓的怪物。
劉徹和嬴政則不約而同的笑了,笑這丫頭的步步為營,笑自己的無可奈何。
難道知道了最終會被自己創造出的怪物顛覆,就不去製造這頭怪物了嗎?
怎麼以最小的代價應對六國的復辟?怎麼以最高效的手段實現對匈奴的打擊?怎麼完成世界帝國的構建?想解決這三個問題就只能按照這丫頭給出的道路去走。
其實這幾人的心態反而是輕鬆無比的,頗有種豁出去了就這麼幹的愣勁兒。
只有李世民的心態是糾結的,畢竟他的答卷已經是九十分了,真的有必要再去考一百分嗎?
孔子鄭重地將這段話記錄了下來,然後在眼前的面板上做出了回應,“過於簡化和直白了,我覺得社會的發展不會這麼簡單的就能被概括。”
蕭盼盼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一代大師,周文明的消解不止是生產力進步導致的,這關係到禮制本身。”
這下孔子更感興趣了,“你們的時代如何看待禮制?”
蕭盼盼想了想,回答道,“很好,好到過分了的程度,周禮在試圖用行為模式的規範來讓一個人變成道德聖人。有用嗎?有的,但不多。”
孔子愣了一下,這樣的答案是他完全沒想到的,他原本以為蕭盼盼會給出比較負面的回答。
“禮制的頒佈,讓華夏大地從法理上告別了血腥時代。”蕭盼盼試著說明道,“但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禮制和分封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不太清楚你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所以我試著講述一下我的理解。”
“請說。”孔子也很想知道後人怎麼看待這段歷史。
“事實上週武王滅商後的第一次分封,是十分粗糙的,被特別記下來的封國一共有十六個,四大類。第一類是遠古聖王的後裔,比如禹的後裔為杞國國君。第二類是功臣諸侯國,比如呂尚的齊國國君,第三類是殷商後裔和其監督者,第四類就是血親諸侯。”
孔子回想了一下歷史,點了點頭,大約認可了這樣的劃分。
“至於剩下的一百多個封國,其實大多是在周滅商之際,在權力真空的環境下實現的自立封國,然後他們按照傳統認可了周王朝這個新的天下共主。”
蕭盼盼攤手,“這反映出的歷史現實是,周朝建國初期依舊採取了夏,商的模式,只要你承認我,我就承認你。”
“但這種模式的隱患武王自己是經歷過的,所以他常常夜不能寐,然後讓周公和箕子陪他一起熬夜,覆盤自己的建國過程,試圖迭代新的打法,轉換賽道,實現業態升級。總之就是一句話,不能走老路。”
孔子露出了苦笑。
“武王在滅商兩年後就死了,所以沒有時間去解決自己擔心的問題。之後發生了什麼就不用多贅述了,周公站了出來平定了周王朝內部貴族和殷商部分遺民聯合的叛亂。”
蕭盼盼頓了頓,“這裡值得說一下的是,在周公平定這場叛亂時,順手開展了對東夷族群的東征。”
“這個族群是在商朝末期時被階段性徵服的,這個部族也認同商為自己的宗主國。但這種認同不會因為周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