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北征(第1/2 頁)
“每次講到這種戰略不連貫的事情時,我都忍不住在想,你們這些皇帝就真沒有過,從頭到尾,好好的將自己的戰略規劃和各種意圖交待給自己後代的情況嗎?”
蕭盼盼忍不住吐槽道。
“這大概也有你們自己迷茫的原因吧,根子上還是價值觀有問題,沒有明白皇帝的接班人是不能光靠所謂道德士大夫來教的。”
“而且沒有一個總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最後所有的皇帝追求的目標就變成我之前說過的那兩個字,維穩。就很無語,加很浪費坐在那個位置上能獲得的權力。”
朱棣聽到這,也是覺得頗為無力。
“回到您五徵漠北的事來,剛剛聊了大寧,接下來是東勝。”蕭盼盼說道,“這裡在洪武五年您父親北伐失利後,就內遷到了大同附近,成了拱衛大同的中轉站。”
“所以這個時候的東勝衛其實很尷尬,因為這時的河套沒有敵人,說白了沒仗打。在這裡計程車兵每天除了種地之外,就是傻呵呵的對著沙子呲牙。在這種情況下,您才因為河北缺人,就把東勝衛給移了過來。目的和之前一樣,還是為了集中資源。”
朱棣看著地圖,點了點頭,這個操作沒有問題。因為河套這個時候真就是個無人區。他阿魯臺也沒有把勢力染指到那。
蕭盼盼的話也證明了他的判斷。
“關於河套地區的失控,也是在土木堡事變之後才出現的,因為明軍野戰能力的進一步衰弱,蒙古人開始大批次的進入河套地區。”
“在成化和弘治年間,大明開始和蒙古人在這裡反覆拉鋸,嗯,躲貓貓。”
“直到嘉靖年間,俺答汗崛起入住河套,大明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失去了河套。”
聽到這的嘉靖只能露出無力的笑容。
而朱棣則有些不明所以,“為什麼給朕說河套的問題?”
“哦,因為有人在把大明丟掉河套的黑鍋往您的身上扣。”
朱棣做了個深呼吸。
“不止如此,還有您五徵漠北也被一些人稱為是漠北旅行團,帶著幾十萬人在漠北觀光,除了浪費錢糧之外,並沒有什麼其它的意義。”
朱棣笑了,被氣笑了。
“在我們當代的史學界,對明朝南遷衛所的歷史,和其後造成的結果是做了明確責任劃分的。用這些學者的話說,將明代中後期邊防持續性困難的責任歸結到您的身上,目的就是為後來的統治者減少罪過。”
蕭盼盼頓了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出自一位首都師範大學的教授,也是中國明史學會一,二屆理事,著作之一就有《明代社會經濟史研究》。”
“他對您的一系列爭議做過一個總結,歷代的統治者在制定某一項政策時,都是從現實出發,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才制定與推行具體的政策。”
“至於這些政策的長遠效果,還是要看後來的執政者如何推行,更要觀察每一項政策究竟能維持多長時間,客觀環境的變化。”
“這位教授指出,如果設想大寧衛,東勝衛一直保留,那到了明朝中後期,面對蒙古族的南侵,一個已經墮落了的王朝又有沒有能力防守住呢?所以,這件事的主要責任,還是應由當時的統治者來承擔。”
朱棣不住的點頭,這後世的學者說話就是比那些士大夫講的清楚明白,真的感覺就完全不是一個教育體系下出來的人。
“關於您的五徵漠北,第一次的起因在永樂七年,您派使者前往韃靼進行一下必要的溝通,結果使者被殺。”
“於是您派淇國公丘福衛徵虜大將軍,率兵十萬征討韃靼,但丘福輕敵冒進,指揮失當,與武安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戰死。”
這一串名字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