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唐對外政策的奠定和轉變(第1/2 頁)
武曌是一個極其自負的人,她的這種自負來源於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從後宮到前朝,她戰無不勝,否則她坐不到如今的位置上。這樣的自負甚至讓她生出了一種始皇帝一般的氣魄。
武周江山,國祚綿長。
而現在,她的這層期望被徹底擊碎了。
蕭盼盼帶來的評價,讓她突然覺得自己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無用功。
透過觀看這段時間的直播,她已經明白了後世對帝王的評價標準是什麼,他們不太在意帝王個人私生活層面上的問題,甚至不會去追究一個帝王如何獲得皇位,他們在乎這個帝王的統治對當下,對後世的影響。
武曌發現,當自己開始以這個角度來審視到目前為止的政治生涯時,她只得到了兩個字,平淡。
在那些千古一帝的光芒面前,自己的確只有平淡。
蕭盼盼自然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會讓一生要強的武女皇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她現在只知道,或者說更加明確了,華夏曆代王朝在皇權傳承的過程中,想實現政策的一慣性真的是有點痴心妄想了。
“大唐地緣環境的惡化,是一個從漸進到加速的過程。”蕭盼盼繼續說道,“漸進的部分歸屬於李治,加速的部分歸屬於武女皇。”
李治和武媚娘再次對視了一眼,那種同盟感再次被蕭盼盼的話激發了出來。
“要弄清唐王朝地緣環境的變化,就得先說明一下大唐對外政策的奠定和轉變。”蕭盼盼活動了一下脖子,這個課題太大了,光是想想她都覺得頭疼。
“從唐高祖李淵,到太宗皇帝,再到李治,三任統治者,68年的時間,孕育和奠定了整個大唐的對外政策的基本框架。”
“第一個奠基人自然是李淵,隋朝滅亡的教訓對李淵的衝擊自然是不小的。所以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當隋政板蕩,煬帝荒淫,搖動中原,遠征遼海,內無賢臣以匡國,外乏良吏以理民,兩京空虛,兆數疲敝。”
“在這樣的認知下,他定下了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對外政策。”
李淵很喜歡蕭盼盼對自己奠基人的稱呼。
“在大唐基本統一天下後,李淵的對外政策就集中在了冊封與施恩上,比如在面對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的矛盾時,李淵就採取了冊封三國成為附屬國的方式來穩定他們之間的矛盾。”
“當然,這樣的安排,自然也有當時國力不濟的考量,畢竟等國力開始有所恢復後,李淵就硬氣了起來,發出了制服匈奴,自茲始矣的豪言。”
聽到這的李淵忍不住去想,要是那混蛋兒子不搗亂,當天可汗的可就是自己了。
“太宗皇帝的執政,是塑造和探索出大唐對外政策的重要階段。總的來說,太宗皇帝的對外政策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重塑國威。他不僅是對威脅邊境安全的勢力進行反擊,在其執政的二十餘年時間裡,凡是敢挑釁天朝權威的外夷都被他踹了屁股。”
李世民眉頭微皺,什麼叫踹屁股,不會用其它的詞嗎?
“與此同時,太宗皇帝也很清楚光是武力征服是不夠的,所以他展現出了巨大的包容和仁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在太宗皇帝攻陷遼東城時,俘虜了一萬四千人,這些人原本準備是要賞賜給將士的。”
“但太宗皇帝終究不忍,自己花錢賞賜了將士,贖買了這些人,讓他們成為大唐的百姓。”
蕭盼盼頓了頓。
“大唐的對外政策到了李治時代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在經過太宗皇帝時代的積累後,到了李治執政的時期,大唐的國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龐然大物來形容完全沒有問題。”
“李治繼承了太宗皇帝鞏固基業,接納藩屬,征伐不臣的對外政策,但也許是國力過於強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