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于謙這樣的人(第2/2 頁)
,導致京營軍隊陷入到了後勤缺乏的高強度行軍當中,戰力驟減。然後是自大無比的在弱勢情況下尋求主力決戰,導致精銳中伏,大軍潰敗。
如果說最後土木堡那一下被徹底的壓死,是這小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鑽進了也先的包圍圈,還算情有可原。
但在此之前的所有錯誤都是由他親自造成的,是這一系列的錯誤導致了最後的土木堡結局。
經過這樣的覆盤,深知軍旅之事的朱棣已經明白了一件事,瓦剌的戰力不夠,明軍的戰力不差,想打下北京瓦剌還欠火候。
與此同時,他注意到了光幕裡展現的軍事態勢,大明的其它勤王軍隊正在往北京趕,特別是遼東的一支軍隊已經到達了永平。只要于謙能堅守住,也先的這支孤軍將會迎來屬於它的土木堡。
而蕭盼盼之後的敘述證明了朱棣的判斷。
在瞭解了于謙在整個北京保衛戰過程中的排程,安排,甚至身先士卒後,朱棣越發的欣賞這個文人了。
這樣的欣賞讓朱棣陷入到了一種怪異的矛盾中。
在蕭盼盼的話語裡,皇權和文官彷彿永遠都在廝殺,但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又聽見了一個個肯定會名留青史的文官。
能被譽為哲學家的王守仁,為大明續命的張居正,還有現在這個往狂瀾於即到的于謙。
他向蕭盼盼發去了自己的困惑。
“因為他們這些人從來都不是在效忠某一個實體的皇權,他們遵循的是自己心中認可的道。當這種道和家國大義綁在一起時,他們就會是這個國家的擎天之柱。”
蕭盼盼認真的說道。
“但很可惜,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侷限,因為塑造他們心中那份道的是傳統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們的才華被時代所限制了,他們找不到更偉大的目標。”
“更可惜的是,大部分皇帝最不喜歡的恰恰就是他們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從不忠誠於某個具體的帝王。”
“皇帝通常喜歡小人,因為小人貼心,皇帝也通常喜歡願意當奴才的人,因為這樣他才能隨意駕馭。所以,于謙這樣既不是小人,也不是奴才的君子,非雄才大略之君王不可能盡展其才。”
朱棣眉頭緊皺,他忍不住問道,“于謙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成功後,于謙被斬立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