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樵路憂思(第3/5 頁)
東在窯洞裡夜以繼日地寫作近十天,完成了這篇五萬餘字的論文。
其鮮明的觀點,充分的論據,嚴密的邏輯,昂揚向上的情緒,還有全文散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認可,也讓當時正在唸軍校的秦時月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是厚積薄發之作,是實踐出真知的典範例子。”秦時月讀後感慨不已。
這樣的人做事,會是多麼嚴謹、縝密,務實、高效。與這樣的人為敵,後果會是多麼可怕。
由教書先生出身的毛潤之,他自然而然想到了身兼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
秦時月剛入學時,參觀校史館,見到蔣經常一身戎裝,身上也無贅肉,顯得很是精幹,印象還比較好。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蔣當年在黃埔軍校建校10週年(1936年6月16日)時的講話錄影與錄音,一時感覺全變了。
“要為自由,要為黨國,來爭氣。這是我們今天六十週年的必要任務。各個的同學,各個的教官,應該要一條心。完了。”
這段講話,可謂真情流露,激情可佳,但水平實在無法恭維。一字一頓,還是用溪口方言,用極其嘶啞的嗓子嘶吼出來的。
講話短不是個問題,有時反而是優點。但如果講話既無深度,又無文采,那就是個問題。如果還不合語法,還拖沓累贅,那更是個大問題。
古人說“勤能補拙”,他們的校長偏偏不會像潤之教師那樣深入一線,而是喜歡高高在上安居總統府,並且在辦公時都在監視著副總統。
偶爾下鄉,不是青衣小帽衛生棒,前呼後擁,遊山玩水,就是帶著美人去別墅度假,這跟高原上吃著鹹菜、紅薯、山藥蛋,進窯讀書、出窯走坡的毛潤之相比,簡直沒有半點競爭力啊。
思想間,他看到山民們在前方不遠處停住了步,將柴擔擱在跺柱上。
時月不禁對他們的生活境遇產生了深切的同情。
這些沉重的柴擔,少說也有兩三百斤,從高山上挑到家,得付出多少汗水。千百年來,壓彎了多少鄉親的脊樑!
先人和鄉親們頑強的生存意志誠然可嘉,誠然值得人敬佩,但他們如此艱辛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時月覺得,誰能讓山民拋棄這些扦槓、柴束的,就是好皇帝,好的當家人。
什麼時候,山民們走在這山道上,能夠不為柴米油鹽操心和愁苦了,那就是太平盛世到來了。
作為年輕一代,如果漠視人民的痛苦,只會經營自己的小天地、小家庭,那我們有什麼臉面對祖宗?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可是連種田人都懂的道理啊,何況是讀書人!西裝革履佔據公位的人!
我們應該為謀求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為改變千年不變的落後生活方式而努力,把老百姓從苦難的深淵牛拉出來。
那麼,首先應該讓戰火平息下來,讓人民不必再流血送命,得到休養生息。
所以,和平太可貴了。國共合作,建立聯合政府,共同治理飽受帝國主義欺侮、飽受戰爭創傷、千瘡百孔的國家,是太必要了。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樣的好日子似乎正在到來。
就在1月10日,國共雙方同時向各自部隊頒佈停戰令。
中共方面,毛澤東在停戰令中宣告:“中國和平民主新階段,即將從此開始。”
同一天,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政府大禮堂隆重開幕。
蔣委員長在開幕詞中說,“要最忠實地執行總理制訂的三民主義、建國綱領,建成世界上最講民主的先進國家。”
為此,舉國上下都很高興,秦時月的情緒也很受鼓舞。
隨著道路的窄小與荒蕪,隨著植物變得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